日蚀

· 王令
钱塘山人大署壁,曰十月朔日且蚀。坐者跳起行者留,愚闻之惊智为惑。 我时过市偶自停,眩两目视闹耳听。自嗟身贱不有位,安得置此诛四刑。 惟此丙申日在未,天面黯郁昏不济。举头仰日已半亏,群阴得志云不披。 尘函欲开镜尚掩,谁把白壁涂之泥。大哉玄象浩难测,安有庸人以术得。 天乎反成竖子名,不念吾皇禳以德。吾闻日名为大明,光一自出灭月星。 今乃为之成薄蚀,安得君子不为小人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钱塘山人:作者虚拟的人物。
  • 朔日:农历每月初一。
  • :这里指日食。
  • (xuàn):眼睛昏花。
  • 丙申:干支纪年。
  • 黯郁:昏暗忧郁。
  • :帮助,救助。
  • 竖子:对人的蔑称,犹小子。
  • (ráng):祈祷消除灾殃。
  • 大明:指太阳。

翻译

钱塘山有个人在墙壁上大大地写了字,说十月初一将要发生日食。坐着的人跳起来行走的人停下来,我听说后既惊讶又疑惑。我那时路过集市偶然自己停下脚步,两眼昏花看着周围的热闹听着声音。自己叹息身份卑微没有职位,怎能安排这种惩罚四种刑罚呢。只有这个丙申日在未时,天空昏暗忧郁没有救助。抬头看太阳已经亏损一半了,众多阴暗得意云朵也不分开。灰尘的匣子想要打开镜子还被遮掩,谁把那白壁涂抹上了泥土。伟大的天象浩瀚难以推测,哪有平庸的人凭借法术就能得知。上天啊反而成就了那小子的名声,不想想我们的皇上靠德行来祈祷消除灾殃。我听说太阳名叫大明,光芒一旦出现就会灭掉月亮星星。现在却因为这个而形成了日食薄蚀,怎能让君子不被小人利用呢。

赏析

这首诗围绕日食这一自然现象展开。诗人通过描述人们对日食预测的反应,以及自己对日食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对神秘自然现象的敬畏和对一些人借天象博取名声的不满。诗中既展现了普通人面对奇异天象的好奇与惊恐,也反映出诗人对天象变化及其背后深意的思索。同时,也流露出对朝政和社会现象的一些隐忧,寓意深刻,借景抒情与议论结合得较为紧密。最后对君子被小人利用的感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整体语言质朴,感情真挚。

王令

宋大名元城人,长于广陵。初字钟美,改字逢原。少孤贫,未尝从师,辞章已雄伟老成。王安石推重其人品文章,为之延誉,并以夫人之妹妻之。诗学韩愈、孟郊,内容多涉及社会现实。有《广陵集》。 ► 47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