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藜

杖藜随水转东冈,兴罢还来赴一床。 尧桀是非时入梦,固知馀习未全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杖藜(zhàng lí)**:拄着藜杖。藜,一种草本植物,这里指用藜的茎做成的拐杖 。
  • 兴罢:兴致结束。
  • 尧桀:尧,传说中上古的贤明君主;桀,夏朝末代暴君。这里代表好与坏、是与非。
  • 馀习:这里指以往的习惯或观念等。

翻译

我拄着藜杖,顺着水流缓缓走向东边的山冈,尽情游玩兴致消退后,回到床上休息。梦中时而会浮现出尧帝和夏桀那样是是非非的事情,我也明白,心中以往留下的那些念头还并未完全忘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日常闲适的生活片段。开篇“杖藜随水转东冈”,通过描写诗人拄杖漫步、随水而行至东冈的情景,勾勒出一幅悠然自得的田园漫步图,传递出一种惬意、舒缓的生活节奏。而“兴罢还来赴一床”,尽兴归来后回到床上,又表现出生活的随性与自然。

后两句“尧桀是非时入梦,固知馀习未全忘”,则深入到诗人的内心世界。梦中出现尧帝与夏桀的是非纷争,反映出诗人即便在看似闲适的生活中,内心仍摆脱不了对历史、是非的思考,还留存着过往对世事关注的习惯和观念,看似简单的诗句,却蕴含着诗人对自我心灵的审视与反思 ,平淡中尽显深沉的意趣,让诗歌在悠然的生活场景中,增添了一份对人生与世事的深度思考,韵味悠长。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 18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