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螯二首

车螯肉甚美,由美得烹燔。 壳以无味弃,弃之能久存。 予尝怜其肉,柔弱甘咀吞。 又尝怪其壳,有功不见论。 醉客快一啖,散投墙壁根。 宁能为收拾,持用讯医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车螯(chē áo):海产蛤类,蛤的一种。
  • 烹燔(pēng fán):烧煮烧烤。

翻译

车螯的肉极为美味,因为美味而被烧煮烧烤。壳因为没有味道就被丢弃,丢弃它后能长久保存。我曾经怜惜那肉,柔弱甘甜而被咀嚼吞咽。又曾经对那壳感到奇怪,有功劳却不被论说。醉酒的人痛快地吃一口,就随意扔到墙壁根下。难道能去收拾起来,拿它去询问医家之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车螯肉与壳不同命运的描写,表达了王安石对一些现象的思考。诗中先写车螯肉因美味被享用,而壳却因无味遭丢弃。然后诗人对肉的柔弱与壳的有功却不见重视表示了感慨。最后写醉客对车螯肉随意丢弃的行为,以及对壳是否能有其他作用表示疑问。整首诗通过车螯的命运,以小见大,反映出一定的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同时也体现出王安石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 18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