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屋行

麻衣病嫠血濡足,负携八雏路旁哭。穷腊惨栗天雨霜,身无完裙居无屋。 自言近市有数椽,太翁所搆垂百年,中停双木彗未满七,府贴疾下如奔弦。 节度爱民修市政,要使比户成殷阗,袖出图样指且画,剋期改作无迁延。 悬丝十命但恃粥,力单弗任惟哀怜。吏言称贷岂无路,敢以巧语干大权。 不然官家为汝办,率比旁舍还租钱。出门十步九回顾,月黑风凄何处路。 只愁又作流民看,明朝捉收官里去。彼中凡无业游民皆拘作苦工。 市中华屋连如云,哀丝豪竹何纷纷。游人争说市政好,不见街头屋主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麻衣病嫠(lí):穿着麻布衣的生病寡妇。:寡妇。
  • 血濡足:鲜血浸湿了双脚。
  • 穷腊:岁末,农历十二月。
  • 惨栗:寒冷的样子。
  • 天雨霜:天下霜,“雨”此处作动词,下的意思。
  • 数椽(chuán):几间房屋。:放在檩上架着屋顶的木条,这里代指房屋。
  • 太翁:祖父。
  • 所搆(gòu):所建造。:同“构”,构建、建造。
  • 双木彗(zhào) :疑为“双柩”,指两口棺材。一般指父母去世不久。
  • 府贴:官府的文告。
  • 奔弦:形容文告下达的速度像射出的弓弦一样快。
  • 节度:这里指地方长官。
  • 殷阗(tián):繁荣、热闹的样子。
  • 剋(kè)期:限定日期。
  • 称贷:借贷。
  • 巧语:花言巧语。
  • :冒犯、求取。
  • 流民:因受灾而流亡外地、生活没有着落的人。
  • 哀丝豪竹:形容管弦乐声的悲壮动人。这里形容富贵人家的享乐场景。

翻译

一位穿着麻布衣、身患疾病的寡妇,鲜血浸湿了双脚,背着带着八个孩子在路旁哭泣。年终时节寒冷刺骨,天下着霜,她身上没有一件完整的裙子,也没有住所。 她自己诉说着,在靠近集市的地方原本有几间房屋,那是祖父所建造,已历经近百年。家中遭遇变故,亲人去世未满七年,然而官府的文告就像飞驰的弓弦一样迅速下达。 地方长官号称爱护百姓,要修建市政,想让家家户户都过得繁荣热闹。官员拿出图样指指画画,规定期限改造房屋不准拖延。 寡妇一家穷得只剩靠稀粥维持性命,实在无力承担,只能哀求怜悯。官吏却说借钱又不是没有门路,竟敢用花言巧语来求当官的。 不然官家就替你来办理,不过要比照旁边房子的租金来交。寡妇出门走十步就要回头看九次,月黑风凄,不知该走向何处。 她只愁自己又要被当作无家可归的流民看待,明天就被官府捉去。在那里只要是无业游民都会被抓去做苦工。 城市中豪华的房屋连片如云,热闹非凡,管弦乐声纷纷扬扬。游人都争着称赞市政好,却看不见街头那些失去房屋的主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在市政建设背景下底层人民的悲惨遭遇。作者运用鲜明的对比手法,一边是穷得连基本生存都成问题,失去房屋哭诉无门的寡妇一家;另一边是繁华热闹的市政景象,人们对之夸赞不已,反差强烈。诗中对寡妇的遭遇进行详细描写,深刻地揭露了表面“爱民修市政”背后带给普通百姓的苦难,体现了地方官府在所谓市政建设中的强横和对底层民众生存状态的漠视,表达了对弱势群体的同情,以及对这种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批判,将当时社会矛盾尖锐的状况展现得淋漓尽致 。

梁启超

梁启超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 1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