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湖

涧上幽人赋考槃,石泉今得放纶竿。 裘披半似桐江隐,璜在疑从渭水看。 向晚高台含照远,经秋飞瀑入池寒。 烟波岂必投荒饵,六犗连鳌亦不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涧上幽人:指隐居在山涧之上的隐士。
  • 赋考槃:赋,作诗;考槃,古代的一种乐器,这里指隐士在山涧边弹奏考槃。
  • 放纶竿:纶竿,钓鱼竿;放纶竿,即垂钓。
  • 桐江隐:指东汉时期的隐士严光,他隐居在桐江(今浙江桐庐县)。
  • 璜在疑从渭水看:璜,古代的一种玉器,这里可能指隐士所持的玉器;渭水,黄河的支流,位于陕西省。
  • 向晚高台含照远:向晚,傍晚;高台,指山上的高处;含照远,指夕阳的余晖照耀远方。
  • 经秋飞瀑入池寒:经秋,经过秋天;飞瀑,瀑布;入池寒,指瀑布的水流入池中,感觉寒冷。
  • 投荒饵:投,投放;荒饵,指在荒野中钓鱼的饵料。
  • 六犗连鳌:六犗,指六种大鱼;连鳌,指钓到大鱼。

翻译

隐居在山涧之上的隐士,在石泉边垂钓,弹奏着古老的乐器考槃。他披着半旧的衣裘,仿佛是桐江边的隐士严光,手持的玉器让人想起渭水边的景象。傍晚时分,站在高台上,夕阳的余晖照耀着远方,秋天的瀑布水流入池中,带来一丝寒意。他并不需要在荒野中投放饵料,因为钓到六种大鱼连鳌也不难。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涧边的宁静生活,通过“涧上幽人”、“石泉放纶竿”等意象,展现了隐士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诗中“桐江隐”和“渭水看”的典故,增添了文化的厚重感,同时也表达了隐士对古代隐逸生活的向往。傍晚的高台和秋天的飞瀑,构成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最后两句则透露出隐士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把握。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