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督学莆田林公游峡山寺

鹫岭开雕宇,龙宫隐绛霞。 地传中宿峡,林侣上清家。 梵语元通汉,炎荒尽入华。 瑶岑迎户矗,金涧绕岩斜。 寺古山偏胜,溪回路转遐。 鱼童搴藻带,鹿女献菩花。 风辔翔霄鹤,云乘上汉槎。 香烟团座盖,宝雾锁窗纱。 日暖多游骑,时清罢建牙。 青鸳瞻万栱,白马演三车。 蒲塞浆为露,桑门饭有麻。 瀑珠凝瑞草,涧玉浥仙葩。 径狭飞旌旆,坰长叠鼓笳。 慈航归未定,觉海思无涯。 衣钵从师授,何劳问释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鹫岭:指佛教圣地,比喻山寺。
  • 雕宇:雕刻精美的建筑。
  • 龙宫:比喻寺庙的庄严。
  • 绛霞:红色的云霞。
  • 中宿峡: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上清家:指道教的居所。
  • 梵语:古印度的语言,这里指佛教经文。
  • 炎荒:指边远荒凉之地。
  • :华夏,指中国。
  • 瑶岑:美丽的山峰。
  • 金涧:金色的溪流。
  • 鱼童:指水中嬉戏的儿童。
  • 鹿女:指山中的仙女。
  • 菩花:指莲花。
  • 风辔:风的力量。
  • 上汉槎:指仙舟。
  • 香烟:指寺庙中的香火。
  • 宝雾:指寺庙中的神秘氛围。
  • 建牙:指军队的旗帜。
  • 青鸳:指青色的鸳鸯。
  • 万栱:指众多的建筑构件。
  • 白马:指佛教的象征。
  • 三车:指佛教的三乘教法。
  • 蒲塞:指佛教的修行者。
  • 桑门:指佛教的修行者。
  • 瀑珠:指瀑布的水珠。
  • 涧玉:指溪流中的玉石。
  • 瑞草:指吉祥的草。
  • 仙葩:指仙花。
  • 飞旌旆:指飘扬的旗帜。
  • 坰长:指郊外。
  • 鼓笳:指乐器。
  • 慈航:指佛教的慈悲救渡。
  • 觉海:指佛教的智慧之海。
  • 衣钵:指佛教的传承。
  • 释迦:指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翻译

在鹫岭上,精美的建筑耸立,龙宫隐藏在红色的云霞中。这个地方传说中的中宿峡,与道教的居所为邻。佛教经文原本通晓汉语,边远之地也融入了华夏。美丽的山峰迎面矗立,金色的溪流环绕着山岩。古老的寺庙在山中更显胜景,溪水回环,道路曲折。水中的儿童采摘藻带,山中的仙女献上莲花。风的力量使鹤在空中翱翔,云中的仙舟上汉槎。香烟环绕如盖,宝雾笼罩着窗纱。阳光温暖,游人骑马众多,时局清明,军队旗帜不再。青色的鸳鸯在众多建筑构件中,白马演绎着三乘教法。佛教修行者以浆为露,以饭为麻。瀑布的水珠凝结成吉祥的草,溪流中的玉石滋润着仙花。狭窄的小径上飘扬着旗帜,郊外长长的鼓声和笳声。慈悲的救渡尚未确定,智慧之海思绪无边。佛教的传承从师长那里接受,何须再问释迦牟尼。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陪同督学莆田林公游览峡山寺的景象,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寺庙的庄严与美丽,以及佛教文化的深远影响。诗中“鹫岭开雕宇,龙宫隐绛霞”描绘了寺庙的壮丽与神秘,而“梵语元通汉,炎荒尽入华”则表达了佛教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后文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寺庙周围的山水景色和佛教修行者的日常生活,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赞美。整体上,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