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武阳驿

· 苏葵
朔风如戟撼肩舆,心事周章业半虚。 漫有豪芒三尺剑,不多行李几箱书。 山消晚瘴蛾眉秀,路转荒田绶带纡。 向夜剔灯吟不寐,驿亭临水雨潇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朔风(shuò fēng):北风。
  • (jǐ):古代的一种兵器,这里形容风像戟一样尖锐有力。
  • 肩舆(jiān yú):轿子。
  • 周章:指彷徨不定,心绪不宁。
  • 豪芒:豪,通“毫”。毫毛的尖端。比喻极细微。
  • (zhàng):热带山林中的湿热蒸郁致人疾病的气。
  • 蛾眉:原指美人的眉毛,这里指山的形状像美人的眉毛。
  • 绶带(shòu dài):一种彩色的丝带,这里形容路的形状像绶带一样弯曲。
  • (yū):弯曲,绕弯。

翻译

北风像戟一样猛烈地撼动着轿子,我的心事彷徨不定,事业也只完成了一半。我虽然有一把极为锋利的三尺剑,却没有多少行李,只有几箱书。傍晚时分,山间的瘴气渐渐消散,山峰如蛾眉般秀丽,道路转过荒芜的田地,像绶带一样弯曲迂回。到了夜晚,我挑亮灯火吟诵着诗句,难以入眠,驿站的亭子临近水边,雨水淅淅沥沥地下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诗的首联通过“朔风如戟”这一形象的比喻,表现了旅途的艰难,以及诗人心事重重的状态。颔联中“漫有豪芒三尺剑,不多行李几箱书”,既体现了诗人的抱负,又显示出他的文人气质,以剑和书作为象征,表达了他内心的复杂情感。颈联描绘了傍晚时分的山间景色,瘴气消散,山峰秀丽,道路弯曲,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荒凉的意境。尾联则通过“向夜剔灯吟不寐,驿亭临水雨潇疏”的描写,烘托出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思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

苏葵

明广东顺德人,字伯诚。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弘治中以翰林编修升江西提学佥事。性耿介,不谄附权贵。为太监董让陷害,理官欲加之刑。诸生百人拥入扶葵去,事竟得雪。在任增修白鹿书院。官至福建布政使。有《吹剑集》。 ► 6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