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曾光表山水图
注释
罟(gǔ):网的总称。 捩(liè):扭转。 獭(tǎ):水獭,哺乳动物,脚短,趾间有蹼,昼伏夜出,善于游泳和捕鱼。 鲛人:神话传说中的人鱼。 棹(zhào):船桨。 皤(pó):白。 簋(guǐ):古代盛食物器具,圆口,双耳。 稿苇:干枯的芦苇。 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豕(shǐ):猪。
翻译
我遗憾自己不如江边的人,他们的茅屋四壁环绕,没有邻居。茅屋若被雨漏坏,每年就捆绑修补一次,用松叶作屋顶,沙作褥子。 大儿子五更时就催促解开船缆,出发时天色还很昏暗。老妻走出屋子呼唤小儿子,大儿子和小儿子走下陡峭的石岸。 小儿子的发髻像锥子,年龄大概十七八岁。他敏捷地打水胜过水獭,平生见到鱼就特别喜欢捕杀。 在龙居住的地方常常探寻珍珠,如果遇到鲛人也敢鞭打。轻风吹拂,太阳高照,到了中午,在江村卖鱼并晾晒渔网。 他悠然一笑,带着酒回来,人们说这其实是鱼中的老虎。小船在江中心翻起白色波浪,小儿子在船尾唱着棹歌。 白发老翁十分高兴,因为我有好客人刚刚来访。十年不见,两鬓变得更白了,开口谈论事情就像河水决堤一样滔滔不绝。 读了很多遍《黄庭》,老妻用手肘碰碰老翁说没有别的了。老翁叫人洗净锅灶,烧起干枯的芦苇,我看见船回来了,就摆好酒杯和食物,难道没有像猪一样大的鱼吗? 你没看到优秀的画工画老人、画客人、画山也画水,真正的意图是在江心的两个儿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江边人家的生活场景,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诗中通过对江边人家的茅屋、人物的活动以及渔家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朴实而又充满活力的生活状态。 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江边人的形象,如“大儿五更催解缆”“小儿髻如椎”等,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同时,诗中也描绘了江边的自然风光,如“横江中心翻白波”,增添了画面的美感。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生动地表现了江边人家的生活艰辛与快乐,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满足。最后一句“意在江心两儿子”点明了主题,强调了家庭中子女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