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诗·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裹粮戴吾笠。 修途日以荒,所在生荆棘。 犹豫立道傍,徘徊以叹息。 所苦非别离,浩荡无所适。 深谷暮烟平,长河明月飞。 孤云藐旷覼,转蓬何时归。 忠信不可托,廉介多见欺。 惆怅返故乡,且复掩柴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裹粮:携带粮食。
  • 修途(xiū),长。修途即长途。
  • 浩荡:这里指内心迷茫、没有方向。
  • :往、到。
  • 孤云:孤单的云,常象征孤独漂泊。
  • (miǎo):远。
  • 旷覼:这里指广阔辽远的样子。
  • 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比喻身世飘零。
  • 廉介:廉洁正直。
  • 柴扉:柴门。

翻译

走啊走,不停地走,带上干粮,顶起斗笠不停地前行。漫长的路途一天天荒芜,所到之处都长满了荆棘。我犹犹豫豫地站在道路旁边,徘徊往复,不住地叹息。我心里痛苦的并非是与亲友分离,而是感到迷茫无所适从,不知该走向何方。傍晚,深深的山谷中暮烟弥漫,和四周平齐。长河上空,明月如飞般升起。远处的孤云飘飘远远地在广阔天边,那随风飘转的蓬草啊,何时才能回归?忠信之人却不能将希望寄托于他人,廉洁正直的人常常遭到欺诈。满心惆怅,我还是返回故乡吧,暂且关上那破旧的柴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独行者在荒芜旅途的复杂情感。开篇“行行重行行,裹粮戴吾笠”,便勾勒出一幅长途跋涉的画面,奠定了全诗孤寂的基调。随着旅途推进,“修途日以荒,所在生荆棘”展现了环境的恶劣与艰难,象征着人生道路的坎坷。

“犹豫”“徘徊”生动刻画出行者内心的迷茫与痛苦,“所苦非别离,浩荡无所适”则直接点明痛苦并非离别,而是对未来的迷茫,反映出对理想追求的困惑。

文中的景物描写颇具深意,“深谷暮烟平,长河明月飞。孤云藐旷覼,转蓬何时归”,通过暮烟、明月、孤云、转蓬等意象,构建出孤独、旷远且充满漂泊感的意境,抒发了内心的孤独漂泊之感与对归宿的渴望。

最后“忠信不可托,廉介多见欺”,是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批判,道出忠信廉洁之人在现实中的无奈。而“惆怅返故乡,且复掩柴扉”,流露出对现实的失望后选择归乡隐退的心境,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悲凉,蕴含着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

戴廷栻

戴廷栻,字枫仲,一字维吉,号补岩,一号符公,祁县人。贡生,官曲沃教谕。有《半可集》。 ► 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