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同寅洪宪副文坛风月卷次韵次李若虚韵

旗常未论百年功,且乐清尊一夕同。 大嚼霜螯羹荐蟹,熟燔珍掌馔分熊。 似闻大史占玄象,曾说文星烛紫宫。 却笑世途多得失,伊谁勘破楚人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旗常:古代的旗帜,这里指功名。
  • 清尊:清酒,美酒。
  • 霜螯:指螃蟹,因其壳色如霜,螯足强健。
  • 羹荐蟹:以蟹为羹,即蟹肉羹。
  • 熟燔:烤熟。
  • 珍掌馔分熊:珍贵的熊掌作为菜肴。
  • 大史占玄象:古代的史官观测天象。
  • 文星烛紫宫:文星,指文曲星,紫宫,指皇宫,这里比喻文采照人,才华横溢。
  • 楚人弓: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楚人失弓,楚人得之,意指事物得失无常,不必过于计较。

翻译

不必讨论功名是否能留存百年,暂且享受这一夜的美酒同欢。 大口吃着蟹肉羹,品尝着烤熟的熊掌。 仿佛听说史官观测天象,曾有人提到文曲星照亮了皇宫。 却笑世间的得失无常,谁能真正看透这楚人失弓的道理。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功名的短暂与美酒的即时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现实得失的淡然态度。诗中“旗常未论百年功”一句,即是对功名虚幻的直接否定,而“且乐清尊一夕同”则展现了作者对当下欢愉的珍视。后两句通过对美食的描写,进一步以物质享受来对抗功名的虚无。最后两句则以楚人失弓的典故,讽刺了世人对得失的执着,表达了超脱世俗的豁达情怀。

黄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潜,号退岩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以直谏被杖,谪湘潭知县,又改南京大理评事。后以亲不逮养,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学佥事。久之乞归,日事著述,学者称未轩先生。有《未轩集》、《八闽通志》等。 ► 6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