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䨑云(tí yún):形容云彩轻柔飘动。
- 寂无声:非常安静,没有声音。
- 太瘦生:形容人非常瘦弱。
- 返魂:指死而复生,这里比喻花的凋谢与再生。
- 解语:理解话语,这里比喻花的开放与凋谢。
- 白团画:可能指白色的团扇上的画,这里比喻美好的记忆或景象。
- 春风在:春风的存在,比喻生机或美好的时光。
- 红烛歌残:红烛燃尽,歌声停止,形容夜晚的结束或美好时光的消逝。
- 夕泪争:夜晚的泪水,形容悲伤。
- 朝朝暮暮:每天的早晨和晚上,形容时间的流逝。
- 空逐梦中行:徒劳地在梦中追逐,形容无法实现的梦想或愿望。
翻译
轻柔的云彩一旦散去,四周便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音。此时此刻,是谁显得如此消瘦憔悴?
香气即使能够回归,也应该是断断续续的,花儿虽然开放,却无法完全理解这世界的语言。
白色的团扇上,画着春天的景象,仿佛春风依旧存在;而红烛燃尽,歌声停止,夜晚的泪水却争相涌出。
从此以后,每天的早晨和晚上,可能都只能徒劳地在梦中追逐那些无法实现的梦想。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云彩、花朵、春风等自然景象,以及白团画、红烛歌等人文元素,表达了时光流逝、美好事物消逝的哀愁。诗中“寂无声”、“太瘦生”等词语,刻画了一种孤独、憔悴的心境。而“返魂”、“解语”则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增强了诗歌的意象美。最后两句“从此朝朝仍暮暮,可能空逐梦中行”,更是深刻地反映了人生无常、梦想难以实现的无奈与悲哀。
程嘉燧的其他作品
- 《 和牧翁宿方给谏旧馆有怀孟阳 》 —— [ 明 ] 程嘉燧
- 《 三月三日泊虞山下步寻等慈师不遇 》 —— [ 明 ] 程嘉燧
- 《 二月上浣同云娃踏青归雨宴达曙用佳字 》 —— [ 明 ] 程嘉燧
- 《 庚午除夕 》 —— [ 明 ] 程嘉燧
- 《 王翘草虫册四首 其四 络纬 》 —— [ 明 ] 程嘉燧
- 《 曲中听黄问琴歌分韵八首牙字 》 —— [ 明 ] 程嘉燧
- 《 瓜洲渡头风雪欲回南岸不得 》 —— [ 明 ] 程嘉燧
- 《 题画赠戚四丈八十 》 —— [ 明 ] 程嘉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