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望江:地名,今属安徽省。
- 教谕:古代官名,负责教育事务。
- 伯清先生:人名,可能是指某位名叫伯清的先生。
- 莆:指莆田,今属福建省。
- 春草梦残:比喻春天的美好时光已经过去,梦想或希望未能实现。
- 松楸:松树和楸树,常用来象征长寿和坚韧。
- 纲常:指社会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
- 风尘:比喻旅途的艰辛和世俗的纷扰。
- 敝客衣:破旧的旅人衣服,形容旅途的艰辛。
翻译
春天的梦想随着春草的凋零而破灭,我北上追寻,却感到疲惫; 松树和楸树的影子在远方断裂,我又重新南归,心中充满期待。 无论北上还是南归,我的行动都是为了坚守那些重要的伦理道德原则, 任凭旅途的风尘使我的衣服变得破旧。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伦理道德的坚守。诗中“春草梦残”与“松楸望断”形成对比,既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也反映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末句“一任风尘敝客衣”则展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坚持原则的决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道德的坚定信念。
黄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潜,号退岩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以直谏被杖,谪湘潭知县,又改南京大理评事。后以亲不逮养,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学佥事。久之乞归,日事著述,学者称未轩先生。有《未轩集》、《八闽通志》等。
► 660篇诗文
黄仲昭的其他作品
- 《 效古十九首 其十一 》 —— [ 明 ] 黄仲昭
- 《 送顾安道御史佥宪河南 》 —— [ 明 ] 黄仲昭
- 《 题东坡游赤壁图 》 —— [ 明 ] 黄仲昭
- 《 经常思岭兰若和沈大参韵二首 其一 》 —— [ 明 ] 黄仲昭
- 《 双喜白头图为林时润赋 》 —— [ 明 ] 黄仲昭
- 《 石室小隐得草字 》 —— [ 明 ] 黄仲昭
- 《 鲤湖纪游十首和先辈龚司训韵 》 —— [ 明 ] 黄仲昭
- 《 东黄四景为族叔祖方轩先生赋文笔钟灵 》 —— [ 明 ] 黄仲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