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得剑井送濮用昭兵部公差便道还毗陵

毗陵东城隅,剑井千尺深。 当年葛仙翁,驻鹤曾幽寻。 有时灵秀硌,白虹出其阴。 魁材与硕辅,秉毓人争歆。 濮君兵曹彦,家住此水浔。 奉檄向江南,薰风惜离襟。 安舟载老母,甚遂平生心。 颇闻井中气,耿耿发自今。 愿保忠孝期,为子歌好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毗陵:地名,今江苏省常州市。
  • 葛仙翁:指葛洪,东晋时期的道士、炼丹家,被尊称为仙翁。
  • (lù):形容山石高耸。
  • 魁材:杰出的人才。
  • 硕辅:贤能的辅佐者。
  • 秉毓:培育、养育。
  • :水边。
  • 奉檄:接受命令。
  • 薰风:和风,常指初夏时的东南风。
  • 离襟:离别的情怀。
  • 忠孝期:忠诚和孝顺的期望。

翻译

在毗陵城的东边角落,有一口深达千尺的剑井。当年葛仙翁曾在这里停留,寻找幽静之地。有时,山中的灵秀之气会化作白虹,从井的阴暗处显现。这里孕育出了杰出的人才和贤能的辅佐者,人们对此都感到羡慕。

濮君是兵部的才俊,家就住在这井水边。他接受了前往江南的任务,初夏的和风中,我们珍惜着离别的情感。他安稳地载着老母亲,这让他感到非常满足。听说井中的气息至今仍然耿耿于怀。愿他能保持忠诚和孝顺的期望,作为朋友,我为他唱出美好的祝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毗陵城东的剑井及其周边的灵秀景色,通过葛仙翁的传说和井中白虹的意象,赋予了这片土地以神秘和崇高的气息。诗中表达了对濮君的赞美和祝福,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忠诚和孝顺美德的推崇。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的深厚情感。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