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声利:名声和利益。
- 鬓易斑:鬓角容易变白,指衰老。
- 红尘:尘世,指繁华的社会。
- 间关:形容道路艰险。
- 廊庙:指朝廷。
- 千钟禄:形容高官厚禄。
- 丘园:田园,指隐居之地。
- 一味闲:完全的闲适。
- 花屿:花丛中的小岛。
- 竹林间:竹林之中,常指隐居之地。
- 轩冕:古代大夫以上的官吏出门时所穿戴的礼服和礼帽,借指官位爵禄。
- 风月:指自然风景。
- 平分:分享,共有。
- 数亩山:几亩山地,指隐居的田园。
翻译
追逐名声和利益使人容易衰老,整天在繁华的世界中奔波劳碌。 才知道朝廷的高官厚禄,不如田园生活的完全闲适。 每天带着酒游走在花丛中的小岛上,有时带着书在竹林中静读。 因为你的诗句,我想要辞去官职,与自然风景共享几亩山地的宁静。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诗中,“声利劳人鬓易斑”一句,即道出了追逐名利对人身心造成的伤害。后文通过对“廊庙千钟禄”与“丘园一味闲”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田园生活的闲适与宁静。最后两句“因君便欲辞轩冕,风月平分数亩山”,则直接表达了诗人想要放弃官职,回归自然,享受田园生活的强烈愿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的热爱。
黄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潜,号退岩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以直谏被杖,谪湘潭知县,又改南京大理评事。后以亲不逮养,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学佥事。久之乞归,日事著述,学者称未轩先生。有《未轩集》、《八闽通志》等。
► 660篇诗文
黄仲昭的其他作品
- 《 别东岩偶成三首 》 —— [ 明 ] 黄仲昭
- 《 游仙岩亦用前韵 》 —— [ 明 ] 黄仲昭
- 《 再经庐山东林寺又用始祖御史公韵赋六首 其四 》 —— [ 明 ] 黄仲昭
- 《 题夏太常竹送周翠渠知广德州 》 —— [ 明 ] 黄仲昭
- 《 题四景山水图为仙溪林廷宽赋 其一 春景 》 —— [ 明 ] 黄仲昭
- 《 题魏宪长山水四首春景 》 —— [ 明 ] 黄仲昭
- 《 赋得洪都舣棹送同年张叔亨使东广 》 —— [ 明 ] 黄仲昭
- 《 送同年翁宗海归省 》 —— [ 明 ] 黄仲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