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镇海朱大尹渔樵耕牧图次翠渠韵

乾坤何处是通津,谢却浮荣避俗尘。 渔笛数声芳渚暮,樵歌一曲碧山春。 高秋禾黍遍层陇,落日牛羊归四邻。 架有琴书尊有酒,何须蓬岛觅仙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通津:指四通八达的渡口。
  • 谢却:谢绝。
  • 浮荣:虚浮的荣华。
  • 渔笛:渔人吹奏的笛声。
  • 芳渚:长满芳草的水中小洲。
  • 樵歌:樵夫唱的歌。
  • 碧山:青翠的山。
  • 禾黍:泛指庄稼。
  • 层陇:层层叠叠的田埂。
  • 四邻:四周的邻居。
  • 架有琴书:架上放着琴和书,指有文化的生活。
  • 尊有酒:尊中盛有酒,指有酒可饮。
  • 蓬岛:传说中的仙境。

翻译

在这广阔的天地间,哪里是四通八达的渡口?我谢绝了虚浮的荣华,避开世俗的尘埃。渔人吹奏的笛声在傍晚的芳草洲上回荡,樵夫的歌声在春天的青翠山间响起。高秋时节,庄稼遍布层层田埂,落日时分,牛羊回到四周的邻居家。架上有琴有书,尊中有酒,何必去仙境寻找仙人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田园生活画卷。通过渔笛、樵歌、禾黍、牛羊等意象,展现了宁静而充满生机的乡村景象。诗中“谢却浮荣避俗尘”表达了诗人对虚浮荣华的厌弃和对世俗的逃避,而“架有琴书尊有酒”则体现了诗人对文化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满足。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黄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潜,号退岩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以直谏被杖,谪湘潭知县,又改南京大理评事。后以亲不逮养,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学佥事。久之乞归,日事著述,学者称未轩先生。有《未轩集》、《八闽通志》等。 ► 6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