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屈原渔父问答图

放逐江潭恨不平,偶逢渔父话衷情。 可怜狂楚无情甚,竟使忠臣殒此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放逐:古代将人驱逐出原居住地,通常是对政治犯或罪犯的惩罚。
  • 江潭:江边的水潭,这里指屈原被放逐的地方。
  • 恨不平:心中充满了不满和怨恨。
  • 偶逢:偶然遇到。
  • 话衷情:倾诉内心的真实情感。
  • 狂楚:指楚国,这里带有贬义,形容楚国政治的混乱和无道。
  • 无情甚:非常无情。
  • 忠臣:忠诚的臣子,这里指屈原。
  • :死亡。

翻译

被放逐到江边的水潭,心中充满了不平之恨,偶然遇到了一位渔夫,向他倾诉了内心的真实情感。可怜那楚国竟是如此无情,最终使得忠诚的臣子屈原在此地丧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屈原被放逐后的孤独与绝望,以及他对楚国无情政治的深深怨恨。诗中,“放逐江潭恨不平”一句,既表达了屈原的流放之苦,也暗示了他对不公命运的反抗。“偶逢渔父话衷情”则展现了屈原在绝望中寻求理解的渴望。最后两句“可怜狂楚无情甚,竟使忠臣殒此生”,强烈谴责了楚国的无情和昏庸,对屈原的悲剧命运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和哀悼。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充分展现了屈原的忠诚与悲剧,以及诗人对这一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同情。

黄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潜,号退岩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以直谏被杖,谪湘潭知县,又改南京大理评事。后以亲不逮养,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学佥事。久之乞归,日事著述,学者称未轩先生。有《未轩集》、《八闽通志》等。 ► 6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