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魏宪长山水四首春景

昔余早谢红尘鞅,诛茅结屋青山上。 青山偃蹇如傲人,我意不与山相让。 日出群峰雾露余,乾坤俯仰如冰壶。 翠竹丹枫列图画,清泉爽籁鸣笙竽。 架有诗书尊有酒,尽洗胸中旧尘垢。 升沈荣辱岂吾忧,耳目肺肠皆我有。 年来失计辞故乡,应召万里朝明光。 圣恩特畀西江节,要令士俗回淳庞。 驰驱誓竭驽骀力,世路多虞苦难测。 半生心事竟沈冥,依旧尘埃满胸臆。 昨宵飞梦乡山陬,看山转觉心含羞。 寄语移文未须作,琴书非久归林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红尘鞅(yāng):指纷扰的世俗生活。
  • 诛茅结屋:指在山中简陋地建造房屋。
  • 偃蹇(yǎn jiǎn):形容山势高耸、挺拔。
  • 傲人:高傲的人。
  • 俯仰:上下观看。
  • 冰壶:比喻清澈透明。
  • 爽籁:清脆的音响。
  • 笙竽:古代的两种乐器。
  • 升沈荣辱:指人生的起伏和得失。
  • 驽骀(nú dài):劣马,比喻才能平庸。
  • 沈冥:深沉的昏暗,比喻心事重重。
  • 陬(zōu):角落。
  • 移文:指书信或文章。
  • 林丘:山林。

翻译

昔日我早早辞别了纷扰的世俗,在青山上简陋地建造了房屋。青山高耸挺拔如同高傲的人,我心中不愿与山相让。日出时群峰间还残留着雾露,俯瞰天地清澈如冰壶。翠竹与红枫构成了一幅画,清泉与清脆的音响如笙竽般鸣响。书架上有诗书,酒杯中有美酒,尽洗心中的旧尘垢。人生的起伏和得失我并不担忧,耳目肺肠皆属于我。近年来因失计而离开故乡,应召前往万里之外的明光朝。圣恩特别赐予我西江节度使的职位,要令士俗回归淳朴。我誓言竭尽平庸之力驰驱,但世路多艰险难以预测。半生心事最终深沉昏暗,依旧尘埃满胸臆。昨夜梦中飞回故乡的山角,看山转觉心中含羞。寄语书信还未须作,琴书不久将归于山林。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的厌倦和对自然山水的向往。诗中,“红尘鞅”与“青山”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作者对纷扰世界的超脱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通过对山水景色的细腻描绘,如“日出群峰雾露余”、“翠竹丹枫列图画”,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后文则透露出作者因公务而离开故乡的无奈,以及对未来归隐山林的期盼。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文人黄仲昭的高洁情怀和隐逸志趣。

黄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潜,号退岩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以直谏被杖,谪湘潭知县,又改南京大理评事。后以亲不逮养,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学佥事。久之乞归,日事著述,学者称未轩先生。有《未轩集》、《八闽通志》等。 ► 6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