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璧山

· 黄衷
草际轻蛙旅发声,较量花信逐时更。 采芝一岁惟三秀,听乐千回无六茎。 春昼融融攲枕永,野泉脉脉入厨清。 白头心迹还诗语,不独啼莺念友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草际:草丛之间。
  • 轻蛙:指声音轻微的蛙鸣。
  • 旅发声:暂时发出声音。
  • 较量:比较,对比。
  • 花信:指花开的时节。
  • 逐时更:随着时间的变化,更替。
  • 采芝:采摘灵芝,象征修行或隐居生活。
  • 三秀:指灵芝一年开三次花。
  • 听乐:听音乐。
  • 千回:多次,形容频繁。
  • 无六茎:没有六茎的乐器,指音乐简单或不完整。
  • 攲枕:斜靠在枕头上。
  • :长久。
  • 野泉:山野间的泉水。
  • 脉脉:形容水流连绵不断。
  • 入厨清:流入厨房,使厨房变得清澈。
  • 白头:指年老。
  • 心迹:内心的想法和情感。
  • 还诗语:用诗来表达。
  • 啼莺:啼叫的黄莺。
  • 念友生:怀念朋友。

翻译

草丛间,轻声的蛙鸣暂时响起,与花开的时节相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采摘灵芝一年只有三次花开,听音乐却频繁到无数次,却没有完整的乐器。春日的白天温暖而漫长,斜靠在枕头上享受长久的宁静,野外的泉水连绵不断地流入厨房,使厨房变得清澈。年老的心思和情感通过诗来表达,不仅仅是因为啼叫的黄莺让我怀念朋友。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怀念。诗中“草际轻蛙”与“花信逐时更”形成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与时间的流逝。后句通过“采芝”与“听乐”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喜爱和对世俗繁华的淡漠。结尾处的“白头心迹还诗语”则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友人的思念。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

黄衷

明广东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监江北诸仓,清查积年侵羡,得粟十余万石。历户部员外郎、湖州知府、晋广西参政,督粮严法绳奸,境内肃然。后抚云南,镇湖广皆有政绩。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语》、《矩洲集》等。 ► 12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