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厓草堂歌为督学余公赋
君不见九江之地匡庐山,山人匡俗庐其间。往时曾读支昙赋,梦想神游不可攀。
又不见东林梵宇金银寺,莲社松门清且丽。陶刘宗雷有遗迹,锦苔不识远公记。
奇甸灵区迥异常,傍行敷落那能当。生贤下瑞在英俊,物华天宝呈文章。
浔阳曾寓李太白,芙蓉峰前寄行宅。春金戛玉诗百篇,九江秀色可揽结。
九厓先生儒之英,含章秀发元气精。锦心万卷汲脩绠,霜蹄千里迈遥程。
朅来邂逅滇之麓,访我回溪与深谷。往年曾枉琼瑶书,十袭珍藏昕夕读。
暇日示我草堂图,平林窈窕还崎岖。知公袖中有东海,藻镜流洪九脉纾。
岩廊登拜在朝夕,肯放鸿罾许龙蛰。销魂悁脰金马门,日望东南远山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九厓(yá):山崖的别称,此处指地名。
- 匡庐山:即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
- 支昙赋:古代文学作品,具体内容不详。
- 东林梵宇:指东林寺,位于庐山,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之一。
- 莲社:东林寺内的一个组织,以研究佛教和文学为主。
- 陶刘宗雷:指陶渊明、刘义庆、宗炳、雷次宗,均为东晋时期的文学家或佛教徒。
- 奇甸灵区:指特别神奇、灵异的地方。
- 敷落:分布、散布。
- 生贤下瑞:指出现贤人是一种吉祥的征兆。
- 浔阳:即九江。
- 芙蓉峰:庐山的一座山峰。
- 春金戛玉:形容诗文华美,如金玉般珍贵。
- 九厓先生:指诗中的主人公,一位儒学英才。
- 含章秀发:指文采斐然,才华横溢。
- 元气精:指生命的本原和活力。
- 锦心万卷:形容学识渊博,心思如锦绣。
- 汲脩绠(gěng):比喻勤奋学习。
- 霜蹄千里:比喻行走迅速,如霜蹄般轻快。
- 朅来:忽然来到。
- 滇之麓:指云南的山麓。
- 回溪与深谷:指曲折的溪流和深邃的山谷。
- 琼瑶书:指珍贵的书籍或信件。
- 平林窈窕:形容林木茂密,景色幽美。
- 崎岖:形容地形高低不平。
- 藻镜流洪:比喻文采和才华如洪水般汹涌。
- 岩廊登拜:指在朝廷中受到重用。
- 鸿罾(zēng):大网,比喻束缚。
- 龙蛰:比喻隐居。
- 销魂悁脰(yuān dòu):形容极度悲伤。
- 金马门:指朝廷的门户。
翻译
你可曾听说九江附近的庐山,山中隐士匡俗居住其间。过去我曾读过支昙的赋,梦想着神游却难以触及。 又如东林寺的金银寺庙,莲社松门清幽而美丽。陶渊明、刘义庆、宗炳、雷次宗留下了遗迹,锦苔不知远公的记述。 奇异的灵地异常特别,周边分布着许多部落。出现贤人是一种吉祥的征兆,物华天宝呈现出文章的光彩。 李太白曾在浔阳居住,芙蓉峰前留下了他的行宅。他的诗篇如春金戛玉,九江的秀色可揽入怀中。 九厓先生是儒学的英才,文采斐然,才华横溢。他的学识渊博如锦心万卷,行走迅速如霜蹄千里。 忽然来到滇之麓,访问我于回溪与深谷。往年曾收到他珍贵的书信,我珍藏起来日夜阅读。 闲暇时他向我展示了草堂图,平林窈窕,地形崎岖。我知道公袖中有东海,文采和才华如洪水般汹涌。 在朝廷中受到重用是早晚的事,他不肯放任大网束缚,允许龙蛰隐居。在金马门前极度悲伤,日望东南远山碧。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九厓先生的儒雅风范和卓越才华,通过对比庐山的隐逸与东林寺的清幽,展现了主人公的高洁志向和深厚学识。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春金戛玉”形容诗文华美,“锦心万卷”形容学识渊博,生动地勾勒出了一个学富五车、才华横溢的儒者形象。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朝廷束缚的厌倦,体现了作者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