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韵答俞四府咏雪

· 黄衷
陂陀疑是陆沉馀,整整斜斜卷以舒。 兔迹已迷三窟远,鸡声偏咽五更初。 梁园授简才何健,剡曲回舟兴亦疏。 茶鼎晚来谁赏味,寒堂思杀渴相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陂陀(pō tuó):不平坦。
  • 陆沉:比喻国土沉沦,非由于洪水,而是由于祸乱。
  • 整整斜斜:形容雪花形状不规则。
  • 兔迹:兔子的足迹。
  • 三窟:比喻隐居的地方或藏身之处。
  • 鸡声偏咽:鸡鸣声被压抑,形容天气寒冷。
  • 五更: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称为五更。
  • 梁园:汉代梁孝王所建的园林,后泛指贵族园林。
  • 授简:给予书写的机会或材料,指写作。
  • 剡曲(shàn qū):弯曲的小路。
  • 回舟:返航的船。
  • 茶鼎:煮茶的器具。
  • 寒堂:寒冷的厅堂。
  • 渴相如:指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因其有口渴的典故,这里比喻渴望。

翻译

地面不平,仿佛是大地沉沦后的遗迹,雪花整齐又斜斜地卷起舒展。兔子的足迹已经模糊,远离了它的三个藏身之处,鸡鸣声在五更初被压抑,显得格外凄凉。在梁园中,我得到了书写的机会,才华横溢;而在弯曲的小路上,乘舟返回的兴致却显得疏淡。晚上,谁会来品尝我煮的茶呢?在寒冷的厅堂里,我渴望着像司马相如那样的人来分享。

赏析

这首作品以雪景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和对文学创作的热爱。诗中“陂陀疑是陆沉馀”一句,既描绘了雪后地面的不平,又隐喻了国家的动荡不安。后文通过对雪中兔迹、鸡声的描写,进一步以景生情,抒发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疏离感。结尾处,诗人以茶鼎和寒堂为背景,表达了对知音的渴望,展现了其深沉的情感世界。

黄衷

明广东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监江北诸仓,清查积年侵羡,得粟十余万石。历户部员外郎、湖州知府、晋广西参政,督粮严法绳奸,境内肃然。后抚云南,镇湖广皆有政绩。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语》、《矩洲集》等。 ► 12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