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潘公颖南浔隐居

· 虞堪
去岁途逢岁欲徂,今年岁晚访浔隅。 头颅未老心先折,世路多艰事屡殊。 知子淮南思桂树,愁予剑北问桑株。 閒情廿载浑依旧,却笑虞翻走畏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cú):过去,流逝。
  • 浔隅:水边。
  • 头颅:指人的头部,这里比喻人的一生。
  • 心先折:心情先于身体衰老,比喻心力交瘁。
  • 世路:人生的道路。
  • 事屡殊:事情多变,不同寻常。
  • 知子:了解你。
  • 淮南:地名,今安徽省淮南市一带。
  • 桂树:常绿乔木,这里可能指思念之地。
  • 愁予:使我忧愁。
  • 剑北:剑门关以北,泛指北方。
  • 桑株:桑树,这里可能指思念之地。
  • 閒情:闲适的心情。
  • 虞翻:三国时期吴国名士,这里可能指作者自己。
  • 走畏途:走在艰险的道路上。

翻译

去年在路上遇到你,岁月即将流逝;今年岁末,我又来访问水边的你。 虽然头还未白,但心已感到疲惫,世事多艰,经历的事情总是出人意料。 我知道你在淮南思念着桂树,而我则在剑北忧愁地询问桑树。 二十年来,我的闲适心情依旧,却笑自己像虞翻一样走在艰险的道路上。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潘公颖的思念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中,“头颅未老心先折”一句,深刻描绘了作者内心的疲惫与无奈,而“世路多艰事屡殊”则进一步抒发了对人生多舛的感慨。后两句通过对淮南桂树和剑北桑株的描写,巧妙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最后,作者以自嘲的口吻,将自己比作走畏途的虞翻,既显示了对现实的不满,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与自嘲的态度。

虞堪

元末明初苏州府长洲人,字克用,一字胜伯。元末隐居不仕。家藏书甚富,手自编辑。好诗,工山水。洪武中为云南府学教授,卒官。有《希澹园诗集》。 ► 3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