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渚移居

· 虞堪
柴关临水野人居,思满沧洲老钓渔。 落木两山秋色远,淡烟孤鸟晚晴初。 底非江左袁宏渚,可是隆中葛亮庐。 故旧几人同笑傲,兵尘十载谩踌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江渚(jiāng zhǔ):江中小洲。
  • 柴关:用树枝编成的门,形容简陋。
  • 沧洲:水边,常指隐士的居处。
  • 钓渔:钓鱼,这里指隐居生活。
  • 落木:落叶。
  • 淡烟:轻烟。
  • 孤鸟:孤单的鸟。
  • 晚晴:傍晚雨后天晴。
  • 江左:江东,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
  • 袁宏:东晋文学家,曾在江渚上吟咏。
  • 隆中:地名,诸葛亮隐居的地方。
  • 葛亮:即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 笑傲:自在地嬉笑。
  • 兵尘:战争的尘埃,指战乱。
  • 踌躇(chóu chú):犹豫不决。

翻译

柴门临水,是隐士的居所,思绪充满了水边的隐居生活。 落叶覆盖了两座山,秋色深远,轻烟中孤单的鸟儿在傍晚雨后天晴时飞翔。 这里不是江东袁宏吟咏的小洲,也许是隆中诸葛亮的隐居之所。 故友中有几人能与我一同自在嬉笑,十年战乱,我只能犹豫不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士居所的宁静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乱时局的无奈。诗中“落木两山秋色远,淡烟孤鸟晚晴初”一句,以远近结合的视角,展现了秋日的深远与宁静,同时“孤鸟”形象增添了一丝孤寂与超脱。后两句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暗示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认同与对现实的不满,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

虞堪

元末明初苏州府长洲人,字克用,一字胜伯。元末隐居不仕。家藏书甚富,手自编辑。好诗,工山水。洪武中为云南府学教授,卒官。有《希澹园诗集》。 ► 3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