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家不至葵轩戏以诗次韵答之

· 黄衷
春浮沙际浩无涯,鸂鶒撩人近复赊。 香灺煖风催试葛,江光新潦约回槎。 南山亦有蘼芜草,此日徒怜百合花。 总是铁肝销不得,蛮烟未灭肯为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鸂鶒(xī chì):一种水鸟,形似鸳鸯,但体型较大。
  • 香灺(xiāng xiè):香烛的余烬。
  • (lǎo):雨水大。
  • (chá):木筏。
  • 蘼芜(mí wú):一种草本植物,又名芎藭。
  • 百合花:一种花卉,象征纯洁和美好。
  • 铁肝:比喻坚强的意志或不屈的精神。
  • 蛮烟:指边远地区的烟雾,这里可能指边疆的战事或不稳定的环境。

翻译

春水涨满,沙岸边无边无际,鸂鶒这种水鸟惹人喜爱,时而靠近,时而又远去。温暖的香烛风催促着人们换上夏装,江水因新雨而上涨,约好了乘木筏回程。南山也有蘼芜草,而今天我只怜爱那百合花。总是有着坚不可摧的意志,边疆的战火未熄,怎能安心安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江边的景色,通过鸂鶒、香灺、江光等自然元素,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温暖。诗中“铁肝”与“蛮烟”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对边疆战事的忧虑。末句“蛮烟未灭肯为家”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不愿在战乱未平之时安家立业的决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坚定的信念。

黄衷

明广东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监江北诸仓,清查积年侵羡,得粟十余万石。历户部员外郎、湖州知府、晋广西参政,督粮严法绳奸,境内肃然。后抚云南,镇湖广皆有政绩。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语》、《矩洲集》等。 ► 12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