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臬司:古代官名,指掌管司法的官员。
- 索和:寻求和谐,此处指寻求和平解决冲突。
- 半洲戡黎:指半洲地区的平定。
- 琼管:古代乐器名,此处可能指信号或消息。
- 蜃气: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
- 台观:高大的建筑物,此处指海市蜃楼中的景象。
- 鲸波:巨大的波浪,比喻战争的动荡。
- 縠纹:细密的波纹,比喻平静的水面。
- 桃根犊戏:桃树下的幼犊嬉戏,象征和平与安宁。
- 绿莎:绿色的草地。
- 桑上鸮音:桑树上的猫头鹰叫声,象征夜晚的宁静。
- 儒化:儒家文化的教化。
- 威名:威望和名声。
翻译
清晨,我带着紧急文书赶到江城,得知琼管在春天之前已经停止了战争。海市蜃楼不再出现,高大的建筑景象消失;真正的巨浪也变成了平静的波纹。桃树下的小牛在绿色的草地上嬉戏,桑树上的猫头鹰在白昼中鸣叫,显得格外宁静。自古以来,将相都是共同承担劳苦的,儒家的教化与威名不妨并存。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争结束后的和平景象,通过对比战争与和平的不同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蜃气”、“鲸波”、“桃根犊戏”等,生动地展现了和平的美好。同时,诗人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深切渴望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