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宵有清光

· 杨慎
清宵有清光,虚堂更窈窕。 月户自娟娟,风枝何袅袅。 楼迥寒更迟,堞近飞乌绕。 露气闰层帘,星光涵碧沼。 美人阻风期,幽怀寄天表。 琼想去翼长,宝刻来音杳。 索居能无言,岁月成遐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窈窕 (yǎo tiǎo):形容深远、幽静。
  • 娟娟 (juān juān):形容美好、柔美。
  • 袅袅 (niǎo niǎo):形容轻盈、飘动。
  • (dié):城墙上的齿状矮墙。
  • (rùn):此处意为渗透、润湿。
  • (zhǎo):小池塘。
  • 风期 (fēng qī):约定的相会时间。
  • 天表 (tiān biǎo):天空之外,比喻遥远的地方。
  • 琼想 (qióng xiǎng):美好的思念。
  • 宝刻 (bǎo kè):珍贵的刻记,指珍贵的记忆或信息。
  • 遐邈 (xiá miǎo):遥远,指时间或空间的距离。

翻译

在清冷的夜晚,月光洒下清冷的光辉,空旷的堂屋更显幽静深远。 窗户透出柔美的月光,风吹动树枝,轻盈飘动。 楼阁因远离而寒意更重,城墙上的飞鸟环绕。 露水渗透层层帘幕,星光映照着碧绿的小池塘。 美人因风而无法赴约,将幽深的思念寄托于遥远的天际。 美好的思念如羽翼般长久,珍贵的记忆却音讯全无。 孤独地居住,怎能无言,岁月变得遥远而漫长。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清冷夜晚的景象,通过月光、风枝、露气、星光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深远的氛围。诗中“窈窕”、“娟娟”、“袅袅”等词语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后半部分转入对美人的思念,表达了因风期阻隔而产生的遥远思念,以及岁月流逝带来的孤独与遥远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遥远思念的深情。

杨慎

杨慎

杨慎,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15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