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思和峰湖

· 黄衷
为战酣春止酒难,云林悬愧竹皮冠。 鸠缘报雨动相聒,风欲开花淡不寒。 月俸赢钱炊桂了,夜堂烧烛借梅看。 枕屏莫卜劳劳梦,我是空门古懒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酣春:春意正浓。
  • 止酒:戒酒。
  • 云林:云雾缭绕的树林,这里指隐居之地。
  • 悬愧:心中感到愧疚。
  • 竹皮冠:用竹皮制成的帽子,古代隐士常戴。
  • 鸠缘报雨:鸠鸟因为预报下雨而鸣叫。
  • 动相聒:频繁地鸣叫,聒噪。
  • 风欲开花:春风似乎想要催开花朵。
  • 淡不寒:虽然淡雅但并不寒冷。
  • 月俸赢钱:每月的俸禄足够生活。
  • 炊桂了:比喻生活简朴,典出《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 夜堂烧烛:夜晚在堂中点燃蜡烛。
  • 借梅看:借着烛光欣赏梅花。
  • 枕屏:枕边的屏风。
  • 莫卜劳劳梦:不要去占卜那些劳碌的梦境。
  • 空门:佛教,这里指超脱世俗的生活。
  • 古懒残:古代的懒散之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翻译

春意正浓,我却因酣战而难以戒酒,隐居云林之中,心中对这竹皮冠感到愧疚。鸠鸟因为预报下雨而频繁鸣叫,春风似乎想要催开花朵,虽然淡雅但并不寒冷。每月的俸禄足够我简朴地生活,夜晚在堂中点燃蜡烛,借着烛光欣赏梅花。枕边的屏风不要去占卜那些劳碌的梦境,我已经是超脱世俗的懒散之人。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春日里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诗中,“酣春止酒难”一句,既表达了春日的醉人之美,又暗示了隐士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后文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如“鸠缘报雨动相聒,风欲开花淡不寒”,展现了隐士对自然变化的敏锐感知。结尾处,“枕屏莫卜劳劳梦,我是空门古懒残”,则透露出隐士对世俗的超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隐士在春日里复杂而微妙的情感世界。

黄衷

明广东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监江北诸仓,清查积年侵羡,得粟十余万石。历户部员外郎、湖州知府、晋广西参政,督粮严法绳奸,境内肃然。后抚云南,镇湖广皆有政绩。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语》、《矩洲集》等。 ► 12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