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卯人日泊皖城同葵轩总戎紫君文学登近江寺得春字

登临此日正宜春,万里鲸波绝点尘。 铜柱旧营高细柳,玉壶新月照归人。 旌旗闪日遮龙藏,鹢鹳奔云逸凤津。 剑阁燕然谁属笔,千秋大业始图麟。
拼音

所属合集

#人日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乙卯:干支纪年法,指的是兔年。
  • 人日:农历正月初七。
  • 皖城:今安徽省潜山县一带。
  • 葵轩总戎:对人物的称呼,葵轩可能是其字号,总戎是统管军事、防卫的官职。(“戎”读音:róng)
  • 紫君文学:对人物的称呼,紫君可能是其字号,文学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有文学才华的人。
  • 鲸波:巨浪。(“鲸”读音:jīng)
  • 铜柱:典故名,一般代指边地。
  • 细柳:此处指的是军队纪律严明。
  • 玉壶:本义指美玉制成的壶,也常用来比喻高洁的胸怀或月亮。
  • 旌旗:旗帜的总称。(“旌”读音:jīng)
  • 鹢鹳:一种水鸟,这里用来形容船行之速。(“鹢”读音:yì)
  • 龙藏:指佛寺。
  • 凤津:这里指代津渡,即渡口。
  • 剑阁:在四川剑阁县北,即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的栈道,又名剑门关。
  • 燕然: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后以“燕然”指边塞立功。

翻译

在正月初七这一天登上高处,正适合迎接春天,万里的波涛巨浪没有一点灰尘。过去的营地如铜柱般坚固,军队像细柳营那样纪律严明,皎洁的新月如同玉壶般照耀着归家的人。旗帜在阳光下闪耀,遮住了佛寺,快速行驶的船只如鹢鹳奔云般向着渡口飞驰。在剑阁和燕然山这样的地方,谁能挥笔写下功绩呢?千秋的大业才刚刚开始,要像麒麟一样展现出祥瑞之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乙卯人日这一天在皖城的所见所感。诗的首联点明了时间和地点,描绘了春日的景象,同时表现出大海的波澜壮阔和洁净。颔联通过铜柱和细柳的典故,暗示了军队的强大和纪律严明,以及新月照耀归人的美好情景。颈联则通过描写旌旗和鹢鹳,展现出军队的威武和行进的迅速,以及渡口的繁忙。尾联以剑阁和燕然山的典故,表达了对建功立业的期望和对千秋大业的展望。整首诗意境宏大,气势磅礴,用典恰当,语言优美,体现了诗人的豪迈情怀和对国家的期望。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