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丑仲春梅长道兄洁诚拨置家缘入海幢将一月修建大悲宝忏深念众生以无明业垢妄造种种能一念回光可以薄宿愆而植新种用是恳祷上及父母下逮亲串凡在梅公相敬相爱之中则以真诚感格仰求拯拔夫舍资财作佛事人或不少舍资财而能洁身洁念则甚少也能洁身洁念时或不少能深知一念回光可以消殒业垢又能扩充其量上及父母下逮亲串此非自信之笃其能如是乎士夫家以理解恃聪明不信有此忏业消垢之事然念念腾腾岂他人哉此固不足与俗人言也梅兄当自信之耳

十里香花结胜因,海幢今复见斯人。 月明起处咒云净,梵呗高时海色新。 好福已瞻诸佛顶,真诚犹自拔诸亲。 团圞共话齐眉老,从此长留鹤岭春。
拼音

所属合集

#二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癸丑:干支纪年之一。
  • 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
  • 长道兄:对梅长道的尊称。
  • 洁诚:态度真诚。
  • 拨置:安排,处置。
  • 家缘:家产。
  • 海幢:寺庙名。
  • 大悲宝忏:一种佛教忏法。
  • (qiān):罪过,过失。
  • 亲串:亲戚。
  • 忏业消垢:通过忏悔消除业障和罪过。
  • 梵呗(bài):佛教唱诵的赞呗。
  • 团圞(luán):团聚。

翻译

在癸丑年农历二月,梅长道兄怀着真诚之心,安排处置自家产业,来到海幢寺。他将在这里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大悲宝忏的修建,深深挂念着众生。因为众生由于无明的业障和污垢,妄自制造了种种业障,但只要能有一念回光返照,就可以减轻过去的罪过并种下新的善因。因此,他恳切地祈祷,上为父母,下及亲戚。凡是在梅公相互尊敬、相互关爱的人当中,他以真诚去感化,祈求拯救和超度。舍弃资财来做佛事的人也许不少,但能舍弃资财又能洁身净念的人就很少了。能洁身净念的人时而不少,但能深知一念回光返照可以消除业障污垢,又能扩大自己的慈悲心,上及父母,下及亲戚,若不是对自己的信念坚定,又怎能做到呢?士大夫们凭借理解和聪明,不相信有这种通过忏法消除业障罪过的事情。然而,那些纷纷扰扰的念头,难道是别人造成的吗?这些道理本来就不足以和俗人谈论,梅兄应当坚信自己的信念。

十里的香花结成殊胜的因缘,如今在海幢寺又见到了这样的人。 明月升起的地方,咒语使云雾纯净,梵呗声高亢时,海面的景色也变得崭新。 美好的福泽已经瞻望到诸佛的头顶,真诚之心仍然努力拯救自己的亲人。 大家团聚一起,共同谈论着相伴到老,从此长久地留下如鹤岭春天般的美好。

赏析

这首诗是对梅长道兄的赞扬。诗的开头叙述了梅长道兄的善举,他不仅舍家资财作佛事,更能洁身洁念,为父母亲戚祈福,这种真诚和坚定的信念令人钦佩。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描绘海幢寺的景象,如明月、咒云、梵呗、海色等,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也象征着梅长道兄的善念所带来的美好影响。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梅长道兄的祝福,希望他能与亲人团聚,共同享受美好的生活,也希望他能坚定自己的信念,不为他人的怀疑所动摇。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佛教信仰的理解和对人性美好的追求。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