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罗浮:山名,在广东省东江北岸。(“罗”读音:luó;“浮”读音:fú)
- 灵禽:指神鸟,象征吉祥之鸟。(“灵”读音:líng;“禽”读音:qín)
- 素襟:本心,素愿。(“素”读音:sù;“襟”读音:jīn)
翻译
悠闲地依靠着高阁看见了神异的鸟,就如同海底的珊瑚落在了它洁白的胸脯上。 春天已深,万棵树木茂密却又不显拥挤,一声清脆的鸟鸣从花林之中传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在罗浮山看到的一种神异之鸟,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与美妙。首句通过“閒凭高阁”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氛围,接着用“灵禽”和“海底珊瑚上素襟”的形象描写,赋予鸟儿神秘而美丽的色彩。“万树春深浓不密”描绘了春天树林的茂盛而有序,最后“一声清语出花林”以清脆的鸟鸣声打破宁静,增添了生机与活力。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简洁,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311篇诗文
释今无的其他作品
- 《 卧月 》 —— [ 明 ] 释今无
- 《 戊申夏日喜张百庵中秘过访却赠即送还朝 》 —— [ 明 ] 释今无
- 《 甲寅春二月与蜜在慧均四藏自显超汉铁关洞开瓶出法敌不息漪文始十靖一挂云诸子从燕台南归取道泰安登岱岳所经胜槩矢口咏歌共得五言近体十二章以志一时上横冈 》 —— [ 明 ] 释今无
- 《 辽海舟中 》 —— [ 明 ] 释今无
- 《 九日和王仲锡宪长咏蝴蝶花限韵 》 —— [ 明 ] 释今无
- 《 九日高文斗招同诸公登浮粟 》 —— [ 明 ] 释今无
- 《 罗浮飞云顶午夜听泉 其四 》 —— [ 明 ] 释今无
- 《 车上 》 —— [ 明 ] 释今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