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氏母七十

· 顾清
纨布萧然古孟光,向来闺阃意何长。 不将本分矜流俗,直以孤贞代义方。 年与日添频把酒,心随兰死只留香。 良人地下应含笑,青鬓于今浅带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纨布(wán bù):白色细绢与粗布,古代常作为贫家的穿着。在此诗中指粗布衣服。
  • 萧然:空寂、萧条的样子。
  • 孟光:东汉梁鸿之妻,后世作为贤妻的典范。
  • 闺阃(guī kǔn):指妇女居住的地方,借指妇女的品德和行为规范。
  • (jīn):自夸、自负。
  • 流俗: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多含贬义。
  • 义方:行事应该遵守的规范和道理。
  • 良人: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 青鬓(qīng bìn):乌黑的鬓发。

翻译

衣着朴素如古代贤妻孟光,这位堵氏母亲向来在闺阁之中品德高尚情意深长。她不凭借自己的本分在世俗中自夸,而是以孤高坚贞的品性作为行为的准则。岁月不断流逝,她频频把酒,内心如同兰花凋零后只留下余香。她的丈夫在九泉之下应该会含笑,而她如今乌黑的头发也已稍稍染上了白霜。

赏析

这首诗是对堵氏母七十岁生日的赞颂。诗的首句用“纨布萧然古孟光”来形容堵氏母的朴素,将她比作古代的贤妻孟光,赞美了她的品德高尚。“向来闺阃意何长”则强调了她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接下来的“不将本分矜流俗,直以孤贞代义方”,进一步突出了她不随波逐流,坚守孤高坚贞的品质,以此作为行事的规范。“年与日添频把酒,心随兰死只留香”,通过描述她随着岁月的增长,仍然保持着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她内心如兰花般的高洁品质,展现了她的精神风貌。最后两句“良人地下应含笑,青鬓于今浅带霜”,表达了她的丈夫若地下有知也会为她感到欣慰,同时也反映出岁月在她身上留下的痕迹。整首诗以朴素的语言,真挚的情感,生动地刻画了一位令人敬仰的母亲形象,表达了对她的赞美和敬意。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