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虎以洗蜡石失脚几绝作此嘲之

城中苦雨坭活活,花栏苦雨青苔滑。 老僧双展抱石行,蜡色未净先遭跶。 跶时顾石不顾头,天仓地角血并流。 魋鼻倏如龙隼公,方寸可使高岑楼。 夏云入面奇峰起,红紫相间如清秋。 又肖丹青图未成,烘染还藉顾虎头。 行者急行杀猛熊,取胆调酒斟金瓯。 痂除扶杖须郑重,尽将蜡石沉清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坭活活(ní huó huó):形容雨水和泥混合的样子。
  • 跶(dá):摔倒,跌倒。
  • 天仓:中医术语,指头部太阳穴部位。
  • 地角:这里指下巴部位。
  • 魋(tuí)鼻:塌鼻子。
  • 隼(sǔn)公:像鹰隼一样的人。
  • 岑(cén)楼:高而尖的楼。
  • 烘染:国画设色的技法,先用淡墨渲染,然后再用颜色烘染。这里指图像处理。
  • 顾虎头:指顾恺之,字虎头,东晋著名画家。

翻译

城中不停地下着苦雨,泥土和雨水混成泥泞不堪,花栏旁的苦雨使得青苔变得湿滑。 老僧人双手抱着石头行走,蜡石的颜色还没清理干净就先摔倒了。 摔倒时只顾着保护石头而不顾自己的头,头部的太阳穴和下巴都摔得鲜血直流。 塌鼻子突然变得像龙隼一样厉害,小小的心思却能使高大的楼阁摇晃。 夏天的云映在脸上,奇峰好像耸立起来,红紫相间如同清爽的秋天。 又像是一幅还未完成的丹青图画,渲染处理还得依靠顾恺之那样的大师。 走路的人急忙行走去杀凶猛的熊,取其胆汁来调酒斟入金瓯。 等伤口结的痂脱落,拄着拐杖时一定要小心谨慎,最好把那蜡石沉入清澈的水流中。

赏析

这首诗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描述了一个老僧抱着蜡石行走时不慎摔倒的情景。诗中通过对城中雨景、老僧摔倒后的惨状以及后续想象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奇特的画面感。诗中的用词富有特色,如“坭活活”“跶”等,生动地表现了环境的泥泞和摔倒的突然。同时,诗中还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如“魋鼻倏如龙隼公,方寸可使高岑楼”,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总体来说,这首诗在描写一个小事件的同时,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表达能力。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