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三江石潭携酒见过且以诗补寿六十次韵为谢
丹砂未就鼎中龙,黄历频催镜里翁。
韦曲园林三月梦,蓬山舟楫几年通。
灯花入夜偏能喜,鬓雪逢春可得融。
为问此时公不醉,百壶留取待谁空。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丹砂(dān shā):一种红色的矿物,是古代炼丹的重要原料,这里借指长生不老的丹药。
- 就:炼成。
- 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为三足两耳,这里指炼丹炉。
- 黄历:古时历书。
- 频催:频繁催促。
- 镜里翁:镜子里的老人,指自己。
- 韦曲:唐代长安城南的名胜之地,这里泛指美景。
- 蓬山:即蓬莱山,古代传说中的仙山,这里比喻仙境或美好的地方。
- 楫(jí):船桨,这里代指船。
翻译
我还没炼出鼎中能让人长生的龙丹,岁月却如历书般频频催促着镜中的我老去。那韦曲的园林美景如同三月的梦境般虚幻,前往蓬山仙境的舟船不知何时才能通行。夜晚的灯花让我格外欢喜,逢春的白发难道还能变黑吗?若问此刻您为何不醉,这百壶美酒是留着等谁喝光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开头用“丹砂未就”和“黄历频催”形成对比,表现出诗人对未能实现长生不老的遗憾和对时光匆匆的无奈。接下来,诗人通过“韦曲园林三月梦,蓬山舟楫几年通”描绘了美好事物的虚幻和对仙境的向往,进一步强调了现实的不尽人意。“灯花入夜偏能喜,鬓雪逢春可得融”则以灯花的喜悦和白发的无奈相对比,体现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最后,诗人以“为问此时公不醉,百壶留取待谁空”结尾,既有对当下的珍惜,也有对未来的一丝迷茫。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各种意象的运用,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