挹泉

· 顾清
寒泉出幽谷,上有长松林。 我行林谷间,毛发增萧森。 脱缨不忍濯,竟日临清深。 清深堪娱嬉,感彼潢污池。 当其在山时,泓澄亦如斯。 皓质本易涅,素心亦难持。 谁能幽谷里,相对弄珠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挹(yì):舀,把液体盛出来。
  • 萧森:形容草木凋零衰败,此处亦可指一种清冷的氛围。
  • :系在颔下的冠带。
  • 濯(zhuó):洗。
  • 泓澄:水深而清的样子。
  • 涅(niè):可做黑色染料的矶石,此处喻指污染变黑。

翻译

寒冷的泉水从幽深的山谷中涌出,上方有高大的长松林。我行走在山林谷壑之间,感觉毛发都增添了几分清冷之感。解下冠带却不忍心用这泉水来洗濯,整日面对着这清澈幽深的泉水。这清澈幽深的泉水让人感到愉悦,想到那污浊的池塘便心生感慨。当这泉水在山中的时候,也是如此的水深而清澈。洁白的本质很容易被污染变黑,质朴的本心也难以长久保持。谁能在这幽谷之中,相对着把玩那如珠玉般的泉水呢?

赏析

这首诗以寒泉为引,描绘了幽谷中的宁静与清冷。诗人通过对寒泉、长松林、自己的感受以及对泉水本质和人心的思考,表达了对纯洁和质朴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世间污浊和易变的无奈与感慨。诗中的景色描写细腻,情感表达含蓄深沉。“寒泉出幽谷,上有长松林”,开篇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我行林谷间,毛发增萧森”,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清冷的感觉。“脱缨不忍濯,竟日临清深”,表现了诗人对泉水的珍惜和对纯洁的尊重。“清深堪娱嬉,感彼潢污池”,通过对比,突显了泉水的清澈与外界的污浊。“当其在山时,泓澄亦如斯”,强调了泉水本质的纯净。“皓质本易涅,素心亦难持”,则是对人性和世事的深刻洞察。最后两句“谁能幽谷里,相对弄珠玑”,既是对幽谷中宁静美好的向往,也是对保持纯洁心灵的一种期许。整首诗意境优美,寓意深刻,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