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怀东湖

· 樊阜
枯荷残蓼满秋池,长日思归未有期。 一笛唤愁霜落后,双砧敲梦月明时。 老惟防病勤收药,贫欲谋生懒作诗。 莫怪羁人头易白,他乡岁晚倍堪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枯荷:干枯的荷花。
  • 残蓼:凋零的蓼草。
  • 长日思归:长时间思念家乡,渴望回去。
  • 未有期:没有确定的归期。
  • 一笛唤愁:笛声唤起了忧愁。
  • 霜落:霜降,指秋天。
  • 双砧敲梦:砧声(指捣衣声)在梦中回响。
  • 月明时:月光皎洁的时候。
  • 老惟防病:年老时只担心生病。
  • 勤收药:勤于收集药材。
  • 贫欲谋生:贫穷中想要谋求生计。
  • 懒作诗:懒得写诗。
  • 羁人:旅居在外的人。
  • 头易白:头发容易变白,指忧愁使人衰老。
  • 他乡岁晚:在他乡度过年末。
  • 倍堪悲:更加令人悲伤。

翻译

秋天的池塘里满是干枯的荷花和凋零的蓼草,我整日思念家乡,却不知何时能回去。 笛声在霜降后的夜晚唤起了我的忧愁,砧声在月光皎洁的梦中回响。 年老时我只担心生病,勤于收集药材;贫穷中我想要谋生,却懒得写诗。 不要怪罪旅居在外的人头发容易变白,在他乡度过年末,更加令人感到悲伤。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思乡的深情,通过对枯荷、残蓼等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无法归去的无奈。诗中“一笛唤愁”和“双砧敲梦”巧妙地运用声音来增强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忧愁。末句“他乡岁晚倍堪悲”更是深刻地反映了旅人在异乡的凄凉和岁末的哀愁。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樊阜诗歌的独特魅力。

樊阜

明浙江缙云人,字时登。成化四年举人。官延平府学训导。有《樊山摘稿》。 ► 7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