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得钱塘候潮送客还温州

钱塘江流平似掌,云散海门潮未上。 村鸡啼遍四郊声,淡月疏星尚微朗。 帆樯满目纷如麻,候潮同坐江头沙。 近郭钟声识僧寺,隔江灯影是谁家。 众中有客相依并,访我里居兼问姓。 自言家住乐清邑,从小读书期待聘。 先君旧日事文皇,朝朝暮暮趋明光。 画笔当朝推第一,房山北苑皆寻常。 内外交游多俊杰,老大逢人犹折节。 一朝仕路各东西,两地书邮俱断绝。 当时一人最知已,道义忘形是君子。 年来宦寓在昆山,曾致缄书托双鲤。 囊琴载鹤遥相过,旧情不减新情多。 花前对酒频教醉,月底谈诗屡听歌。 倾倒离怀将一月,上道南还天正热。 众山拱揖俯临吴,一水迢遥曲通浙。 苏杭相去五日程,野花啼鸟如来迎。 前宵梦断松陵驿,昨日帆过槜李城。 夜来栖泊依林樾,醉沐江风洒毛发。 乡心一片不容眠,早起候潮将晓发。 须臾语罢潮已来,舟船尽向江心开。 行到江南望江北,欲付相思潮寄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钱塘江:位于浙江省,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重要河流。
  • 海门:指钱塘江口,即杭州湾的入口。
  • 帆樯:指船上的帆和桅杆。
  • 僧寺:寺庙,僧人居住的地方。
  • 乐清邑:今浙江省乐清市。
  • 文皇:指明朝的文宗朱瞻基。
  • 明光:指明朝的皇宫。
  • 房山北苑:指北京附近的房山和北苑,这里用以比喻其他地方。
  • 昆山:位于江苏省,靠近上海。
  • 松陵驿:古代的驿站,位于今江苏省。
  • 槜李城:古代城市名,具体位置不详。
  • 林樾:树木茂密的地方。

翻译

钱塘江的水流平静如手掌,云雾散去,海门的潮水还未涌上。四周的村庄里,鸡鸣声此起彼伏,淡月和稀疏的星星还微微发亮。眼前满是帆船和桅杆,如同麻一般纷乱,我们一同坐在江边的沙滩上等候潮水。靠近城镇的地方,钟声从僧寺中传来,隔江望去,灯光闪烁,不知是哪户人家。

人群中有一位客人紧紧相依,询问我的住处和姓氏。他自称住在乐清市,从小读书,期待被聘用。他的父亲曾为文宗皇帝服务,每天早晚都去皇宫。在绘画方面,他的父亲当朝无人能及,房山和北苑的画作在他面前都显得平常。他父亲交往的多是俊杰之士,年纪大了,遇到人仍旧谦逊有礼。一旦进入仕途,大家各自东西,书信往来也中断了。

当时有一位最知心的朋友,是真正的君子,不计较身份地位。近年来,他寓居在昆山,曾托人带信给我。他带着琴和鹤远道而来,旧日的情感不减,新的情感更加深厚。花前饮酒,频频让人陶醉,月光下谈论诗文,经常听歌。离别的情感倾诉了一个月,他南行归去时,天气正热。众山环绕,俯瞰吴地,一条水路曲折通向浙江。

苏州和杭州相距五天路程,野花和鸟鸣似乎在迎接。前夜在松陵驿站梦醒,昨天船过槜李城。夜晚停泊在树木茂密的地方,沐浴着江风,洗去疲劳。思乡之情让人无法安眠,早起等候潮水,准备清晨出发。不久,潮水来了,船只纷纷驶向江心。行至江南,望向江北,想要将相思之情寄托于潮水带回。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钱塘江边的清晨景象,以及与友人的深情对话和离别之情。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宁静而壮美的江景,同时通过对友人经历的叙述,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慨。诗的结尾,以潮水为媒介,寄托了深深的相思之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不舍之情。

郑文康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时乂,号介庵。正统十三年进士。观政大理寺,寻因疾归。父母相继亡故后,绝意仕进,专心经史。好为诗文。有《平桥集》。 ► 27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