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女陈若英
妾生未识檀郎面,妾貌檀郎未容见。
两家名姓各相闻,妾始加笄郎突弁。
阿翁读书官作郎,儿郎从之亲笔砚。
寒灯暑帐不辞劳,饱学醉经将领荐。
阿翁迁官向南返,子父相随共家眷。
淮阴城下驿亭边,谁料因缘事成变。
珊瑚枝向掌中折,道上人看泪如霰。
青天白日愁无光,野魅山妖寒欲颤。
铭旌高表异乡魄,襦裤空留慈母线。
妾家遥隔西江水,讣入深闺心胆战。
不知眼底有人间,望近黄泉离一箭。
横插郎家双股钗,勇系兰房三尺练。
但求同化穴中土,肯作孤栖梁上燕。
从容顷刻毕此身,烈烈清风湖海遍。
乃知天性无古今,尧舜涂人同一善。
请歌女子若英诗,莫看太师长乐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檀郎:古代对美男子的称呼,这里指未婚夫。
- 加笄:古代女子十五岁成年礼,表示成年。
- 突弁:古代男子二十岁成年礼,表示成年。
- 醉经:指专心致志于经书。
- 将领荐:指准备参加科举考试。
- 迁官:指官员调动职位。
- 驿亭: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或官员途中休息的地方。
- 珊瑚枝:比喻女子的美貌。
- 铭旌:丧礼中用来标志死者身份的旗帜。
- 襦裤:古代的短衣和裤子。
- 讣:讣告,报丧的消息。
- 黄泉:指阴间,死亡之地。
- 兰房:指女子的闺房。
- 三尺练:指三尺长的白绢,常用于自缢。
- 涂人:普通人。
翻译
我出生以来未曾见过未婚夫的面,我的容貌他也未曾见过。 两家只是听说过对方的名字,我刚成年,他突然也成年了。 我的公公读书做官,他的儿子跟随他学习笔墨。 无论寒暑,他们都不辞劳苦,专心致志于经书,准备参加科举。 公公被调往南方,父子俩一同带着家眷前往。 在淮阴城下的驿亭边,谁料到事情会发生变故。 我的美貌如同掌中的珊瑚枝被折断,路人看到都泪如雨下。 青天白日都显得愁云惨淡,野外的妖怪都感到寒冷颤抖。 丧礼中高挂着标志身份的旗帜,留下的衣物还带着母亲的线。 我的家远在西江之外,听到这个消息让我心惊胆战。 不知道眼前的人世间,我离黄泉只有一步之遥。 我毅然决然地插上郎家的双股钗,勇敢地系上兰房的三尺白绢。 只愿与未婚夫同化为穴中的泥土,不愿孤单地栖息在梁上的燕子。 我从容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烈烈清风遍布湖海。 由此可见,天性不分古今,尧舜时代的普通人也有同样的善。 请歌颂女子若英的诗,不要只看太师长乐的传记。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烈女陈若英的故事,她因未婚夫的突然去世而选择自尽,以表达对爱情的忠贞和对命运的抗争。诗中通过对比陈若英与未婚夫未曾相见却已成年的情景,突出了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陈若英的决绝行为,展现了她对爱情的执着和对生命的尊重,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贞节的高度重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对陈若英的赞美,传达了对天性善良和人性光辉的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