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太白观瀑图

· 刘基
忆昔李谪仙,泛舟彭湖东。 遂登庐山顶,直上香炉峰。 遥望瀑布水,自天垂白虹。 大声回九地,浮光散虚空。 万木震辟易,千崖殷钟镛。 清凉入肌骨,如归广寒宫。 赋诗留人间,至今响沨沨。 丹青极摹写,欲代玄造功。 逸驾不可追,举头睇飞鸿。 倚歌无人和,引袖乘长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李谪仙:指李白,因其才华横溢,被后人尊称为“谪仙人”。
  • 彭湖:即彭蠡湖,今江西省鄱阳湖。
  • 香炉峰:庐山的一座山峰。
  • 九地:九层地下,形容声音深沉。
  • 沨沨:形容声音悠扬。
  • 玄造:指自然界的创造力。
  • 睇:注视。

翻译

回忆起往昔的李白,他曾乘舟游于彭湖之东。随后登上庐山之巅,直抵香炉峰。遥望那瀑布之水,仿佛从天际垂下的白色虹霓。那巨大的声响回荡在九层地下,浮动的光芒散布在虚空之中。万木为之震撼,千崖间回响着钟镛之声。清凉之气渗入肌肤骨髓,如同回到了广寒宫一般。他留下的诗篇至今仍响彻人间,悠扬动听。画家用尽心思描绘,试图以画笔代替自然的创造力。然而李白的超凡脱俗之姿已无法追寻,只能抬头注视飞翔的大雁。独自吟唱却无人应和,只能挥动衣袖,乘着长风而去。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李白登庐山观瀑的壮丽景象,通过夸张和想象的手法,展现了瀑布的雄伟与清凉。诗中“自天垂白虹”、“大声回九地”等句,生动地传达了瀑布的气势与声响。后文则表达了对李白才华的敬仰与追思,以及对其超凡脱俗之姿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刘基对李白的崇敬之情。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

刘基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