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穆少春前赐诗扇二首

疏狂取笑草鸣虫,岂为幽兰播远风。 曾愧鲤庭无异教,误将鼠璞试良工。 玉堂綵笔驰声久,丹桂青云奕世雄。 池上凤毛今不爽,海人休说郢人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疏狂:放纵不羁,不受拘束。
  • 草鸣虫:指草丛中的虫鸣,比喻微不足道的声音或事物。
  • 幽兰:深谷中的兰花,比喻高洁的品格。
  • 播远风:传播深远的影响。
  • 鲤庭:指科举考试的场所,也指科举考试。
  • 鼠璞:指未经雕琢的玉石,比喻未被发现的人才。
  • 良工:技艺高超的工匠,这里比喻有才能的人。
  • 玉堂:指翰林院,也泛指朝廷。
  • 綵笔:五彩的笔,比喻文采飞扬。
  • 丹桂:指科举考试中的进士,因进士榜用红笔书写,故称丹桂。
  • 青云:比喻高官显爵。
  • 奕世:累世,一代接一代。
  • 凤毛:比喻珍贵稀少的人才。
  • 不爽:没有差错,准确无误。
  • 海人:指普通人,与“郢人”相对,郢人是古代楚国都城的人,比喻高雅的人。

翻译

我放纵不羁,被嘲笑如同草丛中的虫鸣,岂能为了高洁的品格传播深远的影响。我曾愧对科举考试的无异教,误将未被发现的人才试探给有才能的人。我在朝廷中以文采飞扬而久负盛名,家族中代代都有高官显爵的英才。如今珍贵稀少的人才准确无误地被发现,普通人也不必再说与高雅的人相同了。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放纵不羁性格的自嘲,以及对家族世代显赫的自豪。诗中“疏狂取笑草鸣虫”一句,既展现了诗人的个性,也暗示了他不愿随波逐流的态度。后文通过对“鲤庭”、“玉堂”等词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科举和朝廷的深刻认识,同时也表达了对家族荣耀的自豪。最后两句则体现了诗人对人才的珍视和对普通人的鼓励,展现了其开阔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

赵完璧

明山东胶州人,字全卿,号云壑,又号海壑。由贡生官至巩昌府通判。工诗,多触事起兴,吐属天然。有《海壑吟稿》。 ► 54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