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恩再赐致仕

· 庞嵩
昔年五十三,赐老致所仕。 今蒙致仕恩,年光六十二。 先致致国猷,再致委家计。 天地一閒身,何物能撄系。 炯炯方寸心,愿从子绝四。 太虚净无云,往来任光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昔年五十三:指诗人过去的年龄,即五十三岁。
  • 致仕:古代官员因年老或身体等原因辞去官职。
  • 再致:第二次辞官。
  • 国猷:国家的大计策、方针。
  • 委家计:交付家务管理,指退隐生活。
  • 一閒身:指完全自由无拘无束的身体。
  • 撄系:困扰、束缚。
  • 炯炯:明亮的样子,形容心志坚定。
  • 子绝四:孔子曾提出“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庞嵩以此表达与世俗隔绝的决心。
  • 太虚:天空,象征广阔无垠。
  • 光霁:雨过天晴,比喻事物明朗、洁净。

翻译

当年我五十三岁,被朝廷恩准退休。 如今再次蒙受恩典,年纪已到六十二。 先前我已经为国献策,现在再次归于家庭。 天地间一个闲散之人,什么也不能牵绊我。 我的心明亮如镜,愿跟随孔子摒弃四弊。 如同天空清澈无云,来去自如,只待阳光普照。

赏析

这首诗是庞嵩对自己两次致仕经历的回顾和感慨。诗人在年迈之际,两次接受朝廷的退职恩典,感到既是对功绩的认可,也是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他以“炯炯方寸心”表达自己坚定的内心,决心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心灵的宁静。诗人以“太虚净无云”为喻,描绘出一种超脱尘世、自在无拘的生活理想,展现出其豁达的人生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透露出诗人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精神风貌。

庞嵩

明广东南海人,字振卿。嘉靖十三年举人。二十三年官应天通判,进治中,屡摄尹事,治堤筑防,平反冤狱,多有善政。迁南京刑部员外郎,进郎中,又迁曲靖知府,以老罢,年仅五十。早年从学于王守仁,讲学罗浮山,学者称弼唐先生。在官常集诸生相与讲习。后复从湛若水游。有《刑曹志》。 ► 6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