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鞭石:源于秦始皇鞭石成桥的典故,这里形容建桥的艰难与神奇努力 。
- 填乌:传说喜鹊填河成桥(鹊桥),这里借指建桥时如同喜鹊填河般的持续付出 。
- 七星:这里指代桥,七星桥是一种桥的美称,像七星排列一样美丽 。
- 横巨浸:巨浸(jù jìn):大湖、大水,意思是桥横跨在广阔的水面上。
- 半月:也是形容桥的形态,如半月之姿倒映在水中 。映长津:映照着长长的河流。长津:长河。
- 骞崩势:骞(qiān):亏损、毁坏。意思是桥有长久稳固而不损毁的态势。
- 揭厉因:揭厉(jiē lì):提着衣服涉水过河,这里意思是不会有因为桥损坏而导致人们不得不提着衣服过河的事。
- 题柱客:典出司马相如题桥柱立志的故事,这里指那些有志向和才华的人 。
- 脱辀人:辀(zhōu):车辕。指那些遭遇困境的人 。
翻译
像当年秦始皇鞭石建桥一样,工程的浩大如同那滔滔江水般壮观悠远;又似年年喜鹊填河搭起鹊桥那样,这座桥不断地崭新呈现。七星桥般壮丽的桥身横跨在辽阔的水面上,半月形的桥影倒映在长长的河流之中。桥永远牢固没有坍塌损毁的危险,终不会有让人因为桥坏了而只能提着衣服蹚水过河的情况。时常有满怀抱负像司马相如那样题桥柱立志的人从此经过,却不见遭遇困境如同车辕脱落般的倒霉之人。
赏析
这首诗围绕“桥”展开,作者巧妙运用诸多典故,增添了诗歌丰富的文化内涵。开篇“鞭石滔滔远,填乌岁岁新”,借秦始皇鞭石成桥和喜鹊填河的传说,展现桥建设过程的神奇与不易,给人想象的空间 。中间两联“七星横巨浸,半月映长津。永固骞崩势,终无揭厉因”,从桥的形态美与功能的持久性两方面描写,“七星横巨浸,半月映长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桥的壮美与桥在水中的美丽倒映;“永固骞崩势,终无揭厉因”强调了桥坚固的特点,突出其造福一方的重要意义。最后“时逢题柱客,不见脱辀人” ,通过古今人物的对比,让诗的意境升华到与人世命运相关的层面,既表达了人们对桥存在的美好期许,希望能为有志之士创造好的条件,也蕴含着愿天下人都能顺遂无虞、不遇困境的祝愿,整首诗从桥的建造、形态、功能到情感寄寓,层层深入,营造出一种开阔且富有文化底蕴的意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