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贺长史王景旸乃子登科

· 顾璘
董傅儒流重,韦郎世业新。 陈诗閒白昼,学礼富青春。 大府高槐色,皇都走马尘。 此时金殿上,直欲醉逡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董傅: 指董仲舒和孔融,古代儒家的代表人物。
  • 儒流: 儒家学者的群体。
  • 韦郎: 韦应物,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清雅的诗风著称。
  • 陈诗: 指陈子昂的诗歌,以其豪放之气和高尚情操闻名。
  • 閒白昼: 指在闲暇的白天,即空闲时光。
  • 学礼: 学习礼仪,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大府: 对高级官员的尊称,此处指京城的高官。
  • 槐色: 古代官署门外常植槐树,此处代指官署或朝廷。
  • 皇都: 京都,皇帝所在的都城。
  • 走马尘: 形容京城繁华,车马如织,尘土飞扬。
  • 金殿: 皇宫中的殿堂,常指举行重要仪式的地方。
  • 直欲醉逡巡: 意思是几乎想要在庆祝的喜悦中陶醉,徘徊不前。

翻译

董仲舒和孔融般的儒雅学者,传承了新的世家风气; 韦应物般的才子,在悠闲的白昼里研读陈子昂的诗篇, 年轻时就以丰富的礼仪学习,展现了青春的活力。 在京都的高官府邸,忙碌而充满威严, 皇城大道上车马如织,扬起一片尘土。 此刻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上,庆祝之情浓烈, 仿佛要在这欢喜的氛围中沉醉,脚步都不由自主地徘徊。

赏析

这是一首祝贺王景旸儿子登科及第的诗。作者顾璘以古代儒家学者的典范——董仲舒和孔融,以及韦应物的文学才华为例,赞美了王景旸家族的新贵身份。诗中提到的“陈诗”、“学礼”等,既表达了对学问的尊重,也体现了对青年才俊的期许。最后两句描绘了金殿上的热闹景象,表达了对王景旸家族荣耀的热烈祝贺,同时也流露出对科举制度下士人登第的喜悦与羡慕之情。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优美,富有时代特色。

顾璘

顾璘

明苏州府吴县人,寓居上元。字华玉,号东桥居士。弘治九年进士。授广平知县。正德间为开封知府,忤太监廖堂,逮下锦衣狱,谪知全州。后累迁至南京刑部尚书,罢归。少负才名,与同里陈沂、王韦号金陵三俊,后又添朱应登并称四大家。诗以风调胜。晚岁家居,治息园,筑幸舍,延接胜流,江左名士推为领袖。有《息园》、《浮湘》、《山中集》、《凭几集》及《息园存稿诗》、《息园存稿文》、《国宝新编》、《近言》等。 ► 198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