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晏龙山掌教泸溪兼寄聂少泉

· 庞嵩
上高自昔多文献,振铎番山得两贤。 聂老庭前归一鹤,晏公堂上兆三鳣。 星依鹑野时瞻斗,路入桃溪好扣舷。 会识文章通性道,万年洙泗此真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振铎(zhèn duó):摇铃,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振铎以警众。后借指从事教职。
  • (zhān):古指鲟一类的鱼。
  • 鹑野:指秦地。
  • 洙泗(zhū sì):洙水和泗水。古时二水自今山东省泗水县北合流而下,至曲阜北,又分为二水,洙水在北,泗水在南。春秋时属鲁国地。孔子在洙泗之间聚徒讲学。后因以“洙泗”代称孔子及儒家。

翻译

上高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文献典籍,在番山从事教育工作而得到了两位贤能之人。聂老庭院前归来一只仙鹤,晏公的堂上出现了象征吉祥的三条鳣鱼。星辰依照秦地的位置可以仰望北斗星,道路进入桃溪正好可以扣舷而歌。终会明白文章是与天性道德相通的,万年以来孔子及儒家的真传就在此处。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晏龙山去泸溪掌教,并寄情于聂少泉的作品。诗的首句强调上高的文化底蕴,接着赞扬了晏龙山和聂少泉的贤能。诗中用“一鹤”“三鳣”的典故,寓意吉祥美好。后面两句通过描绘星辰、道路、桃溪等景象,营造出一种优美的意境。最后表达了对文章与性道相通的认识,以及对儒家真传的肯定。整首诗语言典雅,用典恰当,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又体现了对儒家文化的尊崇。

庞嵩

明广东南海人,字振卿。嘉靖十三年举人。二十三年官应天通判,进治中,屡摄尹事,治堤筑防,平反冤狱,多有善政。迁南京刑部员外郎,进郎中,又迁曲靖知府,以老罢,年仅五十。早年从学于王守仁,讲学罗浮山,学者称弼唐先生。在官常集诸生相与讲习。后复从湛若水游。有《刑曹志》。 ► 6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