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茂陵祀孝贞太后

· 薛蕙
一弃东朝养,千秋不复归。 夜台长寂寞,月殿少光辉。 野露栖金碗,山风动玉衣。 茂陵多碧草,春日自芳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谒(yè):拜见。
  • 茂陵:可以指汉武帝的陵墓,此处应指明朝宪宗皇帝朱见深的陵墓,埋葬着宪宗皇帝和孝贞王皇后(孝贞太后)。
  • 东朝养:在东宫奉养。东朝,古代太子居东宫,因以称太子为东宫或东朝。此处指太后在宪宗为太子时对他的养育。
  • 夜台:坟墓。
  • 月殿:指帝王的宫殿,但在诗中可能用以象征孝贞太后的地位,也代指陵墓。

翻译

一旦放弃了在东宫的奉养,千秋万载再也不能归来。 坟墓永远是那样的寂寞,宫殿也少了往日的光辉。 野外的露水凝结在金碗上,山间的风吹动着玉衣。 茂陵周围长满了碧绿的芳草,在春天里自然地绽放芬芳。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薛蕙拜谒宪宗皇帝朱见深的陵墓并祭祀孝贞太后时所作。诗的首联表达了对孝贞太后一去不复返的悲痛之情,“一弃东朝养,千秋不复归”,强调了太后的离去是无法挽回的遗憾。颔联“夜台长寂寞,月殿少光辉”通过描绘陵墓的寂寞和宫殿光辉的消减,进一步烘托出悲伤的氛围。颈联“野露栖金碗,山风动玉衣”,以具体的景象——野外的露水和山间的风,触动着象征太后的金碗和玉衣,增添了一份凄凉之感。尾联“茂陵多碧草,春日自芳菲”,以茂陵的碧草在春日中自然生长、绽放芬芳,暗示生命的轮回和自然的永恒,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前面的悲伤情绪,使整首诗在悲哀中蕴含着一丝希望。整首诗意境深沉,情感真挚,通过对陵墓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孝贞太后的哀思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薛蕙

薛蕙

明凤阳府亳州人,字君采,号西原。正德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历考功郎中。嘉靖初,“大礼”议起,撰《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上于朝,忤旨获罪。又为言官所讦,解任归。其学宗宋周敦颐、二程,證以佛、道之说,学者称西原先生。有《约言》、《西原遗书》、《考功集》。 ► 6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