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寄李子理

· 卢楠
麒麟出鲁郊,商锄为不祥。 向非孔仲尼,何异犬与羊。 所以路傍人,按剑默夜光。 近时青云士,岂无鲁连子。 气节苟不申,甘蹈东海死。 世人闻此言,弃之如敝屣。 投君勿复道,北风吹易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麒麟:一种传说中的瑞兽,象征祥瑞。(“麟”读音:lín)
  • 鲁郊:鲁国的郊外。
  • 商锄:“商”,可能指的是古代的商朝,“锄”在此处具体含义不太明确,或许是某种象征或隐喻的表达。
  • 孔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仲”读音:zhòng)
  • 鲁连子:鲁仲连,战国末期齐国人,高蹈不仕,喜为人排难解纷。(“仲”读音:zhòng)
  • 敝屣(bì xǐ):破旧的鞋,比喻没有价值的东西。

翻译

麒麟在鲁国郊外出现,却被认为是不吉祥的(可能是暗指有价值的东西未被正确认识)。倘若不是孔仲尼,(那样的认知)与把麒麟看作狗和羊有何区别呢。所以路边的人,按着剑在夜光下沉默不语(可能表示人们的迷茫或不知所措)。近来的得志之人,难道没有像鲁仲连那样的气节之士吗?如果气节不能伸张,甘愿蹈东海而死。世人听到这样的话,却把它像破旧的鞋子一样抛弃。我投奔您不再多说其他,就像北风吹过易水那样(表达一种坚决的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麒麟的遭遇开篇,暗示了真正有价值的事物可能被误解或忽视。通过对比孔子对事物的正确认知,批评了世人的愚昧和短视。诗中提到的青云士和鲁连子,探讨了气节的重要性,表达了诗人对坚守气节的追求和对世人轻视气节的不满。最后,诗人表示自己投身于对方,不再多言,有一种坚定和决绝的情感。整首诗寓意深刻,用典恰当,语言简练而有力,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高尚气节的崇尚。

卢楠

明大名府浚县人,字少楩,一字子木。国子监生。才高,好使酒骂座。工古文,不喜为八股,故屡试不利。负才忤知县,被诬杀人,系狱数年。谢榛为奔走京师诉冤,及知县易人,始获平反。终以积习难改,落魄卒。有《蠛蠓集》。 ► 3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