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欧子建先生六十初度二首

千秋原在许谁分,岂谓龙头未致云。 南阮客来频典褐,北山人去解移文。 身长廪量侏儒粟,膝下兰生騄駬筋。 四十万言知已诵,汉门金马倘相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千秋:长远的年代。
  • :原本,本来。
  • :给予,赐予。
  • :区分,划分。
  • 岂谓:怎能说,怎以为。
  • 龙头:科举时代称状元为龙头。
  • 致云:到达云端,这里指取得极高的成就。
  • 南阮:魏晋时阮籍与其侄阮咸同居道南,阮籍为兄,人称“大阮”,阮咸为弟,人称“小阮”。后以“南阮”泛指侄辈。
  • 典褐:典当衣物。
  • 北山:这里指隐居之所。
  • 移文:古代文体名,指行于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也指为揭露某人某事而发的公文。此处指辞去隐居生活。
  • 廪量:食量。
  • 侏儒粟:古代对一些技能不高或能力低下的人的一种蔑称,这里指微薄的俸禄。(“侏”读作“zhū”)
  • 騄駬(“騄”读作“lù”,“駬”读作“ěr”):骏马名。

翻译

漫长的岁月原本该给予谁划分呢,怎能说像状元般的极高成就未能达成。侄辈前来拜访,(先生)常常要典当衣物,北山的隐士离去,打算不再过隐居生活。先生身材高大却只领着微薄的俸禄,膝下的子嗣如骏马般有着强健的筋骨。四十万字的著作知己已经诵读,希望在汉门金马处能听闻(先生的名声)。

赏析

这两首诗是黎遂球为欧子建先生六十岁寿辰所写。首联表达了对欧子建先生未能取得极高成就的一种惋惜。颔联通过描绘南阮客来典褐和北山人去解移文的情景,表现出欧子建先生生活的困顿和可能发生的变化。颈联描述了欧子建先生的身材和其后代的优秀,同时也暗示了他生活的清苦。尾联提到欧子建先生的四十万字著作,表达了对他才华的肯定,并希望他的名声能够被更多人知晓。整首诗既有对欧子建先生现状的描述,也有对他未来的期望,情感真挚,用词精准,富有意境。

黎遂球

明广东番禺人,字美周。天启七年举人。再应会试不第。善诗、古文,工画山水。崇祯中,陈子壮荐遂球为经济名儒,以母老不赴。明亡,方应陈子壮荐,为南明隆武朝,兵部职方司主事,提督广东兵援赣州,城破殉难。谥忠悯。有《莲须阁诗文集》。 ► 5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