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过诃林净隐方丈

双峰晴雪隐禅枝,乘兴难孤竹下期。 龙象法从开士演,风幡言有化人知。 昙花半落谈经后,幽鸟潜窥出定时。 篱菊肯同陶令醉,不劳庐岳远寻师。
拼音

所属合集

#十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诃(hē)林:寺院名。
  • 净隐:寺院名或方丈的法号。
  • 禅枝:寺庙中树木的别称。
  • 乘兴:趁着一时的高兴。
  • :辜负。
  • 竹下期:与竹林的约会,这里指约定好的雅集。
  • 龙象:指高僧。
  • 法从:跟随的弟子。
  • 开士:菩萨的异名,后用作对僧人的敬称。
  • 风幡:佛教典故,用以比喻佛法无所不在。
  • 化人:指有幻术的人或修行者。
  • 昙花:优昙钵花的简称,是佛教中的一种祥瑞之花。
  • 潜窥:偷偷地窥探。

翻译

初冬时节,双峰上的晴雪掩盖着寺庙的树枝,我怀着兴致前来,不愿辜负与竹林的约定。高僧向弟子们讲经说法,那风幡的妙理也有修行者能够知晓。谈论佛经之后,昙花已半落;到了定时出定的时候,幽静的鸟儿偷偷窥探。篱笆边的菊花愿意如同陶渊明那样让人沉醉,不必辛劳地到庐岳去远寻高僧为师。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初冬时节作者拜访诃林净隐方丈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神秘的氛围。诗中通过描写双峰晴雪、禅枝、龙象法从、风幡言等元素,展现了佛教的庄严与神秘。同时,昙花半落、幽鸟潜窥等细节,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和静谧感。最后,作者以篱菊自比,表达了对这里佛法的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认为在此处便能得到心灵的启迪,不必远行寻找名师。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将自然景色与佛教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