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滩杂咏

当年湛夫子,泽畔寄孤吟。 棫朴千年意,图书万古心。 江声通夜转,寒气傍秋深。 十八滩头咏,谁知流水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十八滩:在今江西省赣县至万安县间的赣江中,惶恐滩即其中之一。
  • 湛夫子:指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湛若水(1466—1560),号甘泉,增城(今属广东)人。主张“随处体认天理”,他的学说与王阳明的“致良知”说并称“王湛之学”。
  • 泽畔:湖边,这里借指江边。《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
  • 棫朴(yù pǔ):《诗经·大雅》中的篇名,借指人才众多。
  • 图书:河图洛书的简称,这里泛指书籍,也喻指深奥的知识或文化。

翻译

当年的湛夫子,在江边寄托着孤独的吟唱。 《棫朴》所蕴含的培养人才的深意,以及对书籍中万古智慧的追求之心。 江水的声音整夜流转不停,寒冷的气息随着秋天的深入而愈加浓厚。 在十八滩头吟诵,有谁能理解这流水的声音所蕴含的深意呢。

赏析

这首诗以缅怀湛夫子开篇,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追思。通过“棫朴千年意,图书万古心”,展现了对人才培养和知识追求的重视。诗中描绘江声通夜转,寒气傍秋深的景象,既渲染了环境的氛围,也增添了一丝悲凉之感。最后以“十八滩头咏,谁知流水音”结尾,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无人理解的无奈,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世间真理的探索。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和对古人的怀念,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情感和思考。

霍与瑕

明广东南海人,字勉衷。霍韬子。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慈溪知县。以严嵩党羽鄢懋卿巡盐行部,不为礼,被劾罢。后起知鄞县,官终广西佥事。 ► 7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