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桑成绿阴,吴蚕盈翠箔。 阖门障风雨,荒祠动村落。 千丝为衣被,一茧自缠缚。 杀身以成仁,此计殊不恶。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吴桑:吴地的桑树。
  • :充满。
  • 翠箔(bó):养蚕的竹匾。箔,指养蚕用的竹席或苇席等。
  • 阖(hé)门:关闭门户。
  • 荒祠:荒废的祠庙。

翻译

吴地的桑树长成了绿色的树荫,吴地的蚕儿在翠绿的竹匾里满满的。关闭门户来阻挡风雨,那荒废的祠庙让整个村落都有所触动。千丝成为人们的衣服和被褥,一只蚕茧将自己缠绕束缚。牺牲自己来成就仁德,这个办法实在是不错。

赏析

这首诗以蚕为主题,描绘了蚕的生长环境和其自我牺牲的精神。诗的前两句通过“吴桑成绿阴”“吴蚕盈翠箔”,展现了桑叶繁茂、蚕儿众多的景象,为下文蚕的奉献做铺垫。“阖门障风雨,荒祠动村落”两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接下来,“千丝为衣被,一茧自缠缚”描述了蚕吐丝作茧的过程,以及蚕丝的用途。最后,“杀身以成仁,此计殊不恶”则升华了主题,将蚕的自我牺牲与成就仁德联系起来,表达了对蚕的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用朴素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寓意。

沈与求

沈与求

宋湖州德清人,字必先,号龟溪。徽宗政和五年进士。历明州通判。为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在任知无不言,前后近四百奏,言甚切直。移吏部尚书兼权翰林学士兼侍读,出为荆湖南路安抚使、知潭州。高宗绍兴四年,知镇江府兼两浙西路安抚使,寻任参知政事。与张浚不和,出知明州。七年,迁知枢密院事。卒谥忠敏。有《龟溪集》。 ► 3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