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题仙屏中丞舟行杂咏诗卷,并以留别

风义文章世共知,宾萌初喜谒幨帷。 恩纶南峤新移节,健笔西江嫡派诗。 榕叶雨过铃阁静,梅花月度戟门迟。 英辞读罢人将别,狮海茫茫缆再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风义:指情谊道义。
  • 宾萌:客民,从外地移来的人。萌,通“氓”。
  • 幨帷:车上的帷幕。
  • 恩纶:犹恩诏,指帝王降恩的诏书。
  • 南峤:指南边的山岭。峤,qiáo。
  • 健笔:雄健的笔,谓善于为文。
  • 嫡派:指家族相传的正支。
  • 榕叶:榕树的叶子。
  • 铃阁:将帅居住办事的地方。
  • 戟门:立戟为门,古代帝王外出,在止宿处插戟为门。
  • 英辞:美好的言辞。

翻译

道义文章世人共同知晓,外地来的人起初高兴地拜见车帷。帝王的恩诏在南边山岭新有授命,那雄健的文笔是西江家族相传正支的诗作。榕树叶子上的雨停后将帅居所很安静,梅花在月光下照着戟门显得时间都缓慢了。美好的诗篇读完人们就要分别,狮子洋茫茫大海又要再次系缆绳。

赏析

这首诗既表达了对仙屏中丞的敬重与赞赏,赞誉其道义和文章,又描绘出了一些特定场景的氛围和感受。如榕叶雨后的宁静,梅花月影下的静谧,呈现出一种静美的意境。同时通过“英辞读罢人将别”点明即将分别的情境,而“狮海茫茫缆再维”则生动地展现出面对茫茫大海再次系缆启航的画面,有一种离别的惆怅和对未来旅程的感慨。整体诗意蕴深厚,情感真挚,语言优美。

丘逢甲

丘逢甲

丘逢甲,谱名秉渊,字仙根,号蛰仙,又号蛰庵、仲阏;乙未内渡后自署仓海君、南武山人、海东遗民、痛哭生。清淡水厅铜罗湾(今苗栗铜锣)人。十四岁取中秀才,丁日昌赠以「东宁才子」之印;光绪十四年(1888)中举,次年(1889)取中三甲第九十六名进士,钦点工部虞衡司主事。不久,以亲老告归,先后担任宏文、罗山、崇文书院主讲,兼任《台湾通志》总局采访工作。甲午战败,割台议起,丘氏上书请愿,反对割让,与台湾官绅共组台湾民主国,并担任义军统领,督办团练,以「抗倭守土」号召抗日。日军抵台不久,继民主国总统唐景崧之后,避难广东镇平祖籍。西渡后致力于兴学教育,曾担任韩山、东山、景韩书院主讲,创潮汕第一所新式教育机构:岭东同文学堂,开新学风气之先。又曾担任广东咨议局副议长,军政府教育部长等。1912年病逝于镇平,临终遗言须向南葬,以示不忘台湾。丘逢甲乙未(1895)之前诗作,多见于《柏庄诗草》,计古近体诗约二百五十首。内渡后诗作以《岭云海日楼诗钞》为主,乃丘逢甲病逝后,由其四弟瑞甲、五弟兆甲按年编次,得十三卷,凡千馀首。兹以陈炎正编《柏庄诗草》〖此诗稿由陈炎正于1978年购得,又抄录丘逢甲少作后,集为《丘仓海先生诗文录》,与《柏庄诗草》原稿影本合并出版。〗、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出版《岭云海日楼诗钞》〖台湾省文献会本依据丘瑞甲、丘兆甲编辑,邹鲁校订的《岭云海日楼诗钞》(含《选外集》)加标点编印,于1994年出版,内容较为完整,故据以为底本。〗为底本,并参照王国璠编《柏庄诗草》〖王国璠据《柏庄诗草》原稿影本整理作注,另将《丘仓海先生诗文录》中的诗歌分出,题为「仓海先生集外集」,并入该书。1980年由台北市文献委员会出版。〗(简称王本)、丘瑞甲、丘兆甲编,邹鲁校订《岭云海日楼诗钞》(简称邹本)〖丘瑞甲、丘兆甲编辑,邹鲁校订《岭云海日楼诗钞》,内附丘瑞甲补辑《选外集》,1937年由广州中山大学出版部出版,台湾大学图书馆、台湾文献馆典藏。〗、黄志平、丘应枢、丘晨波编《岭云海日楼诗钞》(简称徽本)〖黄志平、丘应枢、丘晨波编校,《岭云海日楼诗钞》,1984年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包括诗作十三卷、《选外集》、《选外集补遗》、《柏庄诗草》、《罗浮游草附录》等。〗、黄志平、丘晨波编《丘逢甲集》〖黄志平、丘晨波主编的《丘逢甲集》,2001年由长沙岳麓书社出版。为目前最新的丘逢甲全集,按时间排序,但未区分选外集、补遗等。〗,并增补光绪己亥(1899)岭南宝经阁刊刻的《金城唱和集》,以及《诗畸》、《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师友风义录》、《台湾诗乘》、《三六九小报》、《诗报》、《台湾诗醇》、《东宁击钵吟后集》、《台湾诗海》等辑录编校。 ► 18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