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 感怀
浊世何留恋。猛回头,廿年一梦,流光如电。三载京尘空染袂,剩有泪痕一片。更莫叹,孤鸿旅雁。小堕红尘原客舍,恨无缘、速返璿宫便。心绪苦,有谁见。
灵犀一点千重恨。最无端、空阶岭寂,步来千遍。莫怪文园今善病,病甚倒将愁遣。望脱却,人间羁绊。杜宇漫言归去好,想归时、一例多幽怨。对孤烛,泪如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浊世:混乱的时世。
- 廿(niàn)年:二十年。
- 京尘:喻指京都的尘俗之事。
- 袂(mèi):衣袖。
- 璿(xuán)宫:亦作“璇宫”,指帝王的宫室。
- 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比喻双方心意相通。
- 文园:即司马相如,因曾任文园令,故称。这里借指文人。
翻译
这混浊的人世有什么可留恋的。猛然回头,二十年就像一场梦,时光如闪电般流逝。在京城的这三年俗事只白白沾染了衣袖,只留下一片泪痕。更不要慨叹,如孤鸿如旅雁。稍微堕入这红尘原本就如同客居,只恨没有缘分,迅速返回那帝王宫室。心中的愁苦,又有谁能看见。 那心灵相通的一点引发无数重怨恨。最是无端,在空寂的台阶山岭,来回踱步无数遍。不要怪这文人如今易生病,病得厉害反倒将愁苦排遣。希望摆脱掉这人间的羁绊。杜鹃不要随便说归去好,想着归去的时候,一样有许多幽怨。对着孤独的烛火,泪水如线般流下。
赏析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对浊世的厌倦、人生的无奈、孤独与哀怨等复杂情感。词中通过“廿年一梦”“流光如电”等感叹时光的匆匆流逝,“京尘染袂”“泪痕一片”等表达在尘世的不如意和痛苦。“孤鸿旅雁”体现出一种漂泊孤独之感。“灵犀一点千重恨”更是将内心的惆怅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以生病、羁绊等进一步烘托其内心的愁苦。最后通过“杜宇”“孤烛”等意象,强化了这种幽怨、哀伤的情绪。全词意境凄清,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王易
王易(1889---1956),字晓湘,号简庵,江西南昌人。其父王益霖乃晚清进士,曾任两江师范学堂教习。1912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先后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中正大学等校教授。抗战期间,曾在赣南为蒋经国讲授《孟子》。其论国学尚质,以经学、小学、哲学与史学为国学之“四区”,以为“至若文艺词翰,作者过众,灏瀚曼衍,叙次为烦。况内实外华,非得苟举;由学窥文,无待毛举。果其读书得有门径,则用治文学,游刃有馀。”(《国学概论》)故其诗风质朴高古,劲折孤峭。与彭泽汪辟疆、南昌余謇、奉新熊公哲并称“江西四才子”,又与黄侃、汪东、汪辟疆、柳诒徵、王伯沆、胡翔冬合称“江南七彦”。建国后供职湖南文史馆,著有《国学概论》、《修辞学通诠》、《词曲史》、《乐府通论》等。
► 242篇诗文